第 147 章 贷款
这才刚改革开放,很多人连贷款是什么都不知道,陈寄北就能想到贷款做生意了……
而且卖山菜绝对不少挣,才一年就让他们成了万元户,继续做下去,不说大富大贵,在这江城也是少有的有钱人了。这男人却宁愿背上贷款,也要办厂。
夏芍望着陈寄北,一时没说话。
陈寄北也望着她,“卖山菜虽然赚钱,但山上的菜就这么多,就算全被我们收了,也顶多十来万。何况土产还在收,其他人见我们赚了钱,也可能跟着收。”
这是个行业天花板的问题,山菜再赚钱,上限在那,何况这东西还要看天。
东北这地方冬天冷,要是雪大还好说,雪小,盖不住地皮,一些植物的根就会被冻死。比如酒厂要用的葡萄,再比如山菜,到时候长都长不出来,还怎么卖?
木材就不一样了,售价贵,天花板便高。
自从改革开放,江城的旅店里就常年住着一些南方来的客商,专门在这等着批发木材。
国内都在等着用木材,更别提每年数目惊人的出口额了。
而实木虽然结实耐用,历久弥新,价格却不便宜,而且十分沉重,不便于搬运。不像胶合板甚至后来出现的刨花板,轻盈又实惠,将来会占据绝大多数的木材市场。
这个男人,真的是很有眼光。
正感慨,没想到陈寄北看了她一眼,“这也是你给我的灵感。”
夏芍被弄得有些懵,“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是你让孙姐借钱买房,然后把房子租出去,用房租还钱?”
那是以租养贷,和贷款做生意又不一样。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身上没点贷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
而且书里没有她,他还不是成为了首富?
夏芍决定不勉强自己那有限的生意头脑,去跟上大佬那总是超前一步的眼光,“你觉得能贷就贷。反正我去银行存钱的时候听人说过,现在的利息还挺低的。”
“我可能要贷上百万。”陈寄北语气郑重,“你就不担心我还不上?”
这个夏芍还真不担心,别说他是书里的首富,就算不是,木材、矿产和运输在这八九十年代都是很赚钱的。虽然没后来的房地产赚得多,想亏也不是那么容易。
她和男人开玩笑,“还不上,咱们就带着咱妈和孩子去海外。”
八九十年代跑路的人还挺多的,有的是做生意赔了本,也有打着做生意的旗号骗国家钱,拿到贷款就出去享受了。刚刚改革开放,这方面的监管还没那么严。
夏芍故意眨了眨眼睛,“说不定咱们没找到舅舅,是因为舅舅去了海外呢。”
陈寄北知道她是在开玩笑,但听她提到舅舅,还是过来,无声把她抱在怀里。
没几天老邱又过来问,夏芍就把那套房子出手了,两千块。
反正八几年这一波涨完,再想大涨就得等九几年两千年开始炒房产了
。这房子放在手里也是吃房租,陈寄北要用钱,那就卖,抱着未来的首富她还能缺房子?
陈寄北拿到钱,一连好多天都早出晚归。
有时候半夜才回来,还带着一身酒气,看得夏母禁不住担心,又怕女婿坏了身体,又怕女婿学坏。邻居们更是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只有夏芍依旧淡定。
带着酒气,回来还不是照样交公粮?有时候闹得比年轻时还不像话。
他要是还有余力在外面找小妖精,她敬他是条汉子。
忙忙碌碌中,收山菜的季节又到了。陈寄北预料的一点没错,今年就开始有人跟着收了。
这门生意本来就没什么门槛,土产跑过大连这条线的也不止陈寄北一个。
比起陈寄北只拿提成,那些人手就脏多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哪个手里没点钱?
有一天孙清她妈回来,还气得骂了半个小时。说不知道谁那么缺德,专跟他们堵在同一个地方收,还说这东西出口价多高多高,他们收便宜了,恶意抬价。
“要都按出口价给,他们咋不自己去大连卖?人工不是钱啊?运费不是钱啊?”
孙母是又气又想不通,“他们收的那么贵,能挣几个钱?这不损人不利己吗?”
孙清也想不通,“就跟有人学我做内衣,故意做得比我便宜一样。”
夏芍倒是可以理解,“谁也不傻,怎么可能损人不利己?不管是抬高收购价,还是压低售价,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为的都是把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去,形成垄断。只要市场上就剩下他们一家,想多少钱收菜,多少钱做内衣,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资本要进入一个市场,通常都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现在没人有那么多资本,顶多也就是恶意竞争,想从这块蛋糕上狠狠咬下来一块。
夏芍发现有个总是能走在人前的老公也挺好的,至少她听到这个消息就不怎么上火,陈寄北就更不在意了,“没事,咱们还按原来的价格收,能收多少是多少。”
“咱们不跟着涨价吗?”孙母忍不住问。
“不涨。咱们涨了,他们还会往上涨,就算收到了,也不一定能挣到钱。”
如果是准备长期做,那说什么也要争一争,哪怕亏一点,也得把这个份额占住了。可他们又没准备长期做,陈寄北那边甚至已经开始建厂房了,哪有工夫搭理那些人。
六月初,今年的第一批山菜出货。
陈寄北那边的厂房刚刚建好,还要收拾,通水通电,就没亲自去,交给了何二立和金美云。
何二立自觉没那个脑子,有些犹豫,倒是金美云干脆利落,“销路都是现成的,你去年也去过,就是把东西送过去,有啥不行的?咱们先试,不成再找寄北。”
两口子请了假,一起跑了趟大连。
回来连空桶、钱和账一起交给陈寄北,账记得清清楚楚,陈寄北这种常年跑销售的一看,就知道绝对没有水分。而且在有人竞争的前提下
,货竟然全送出去了。
回去男人和夏芍说起金美云,“是个做生意的材料。”
夏芍听了直笑,“不然你以为她当初哪来的钱给她妈治病,给家里还债?”
当初金美云才十六,可就知道帮村里其他人卖东西,收跑腿费了。
七月初,最后一批山菜出货,陈寄北依旧没去,何二立这回就有信心多了。
而且卖山菜绝对不少挣,才一年就让他们成了万元户,继续做下去,不说大富大贵,在这江城也是少有的有钱人了。这男人却宁愿背上贷款,也要办厂。
夏芍望着陈寄北,一时没说话。
陈寄北也望着她,“卖山菜虽然赚钱,但山上的菜就这么多,就算全被我们收了,也顶多十来万。何况土产还在收,其他人见我们赚了钱,也可能跟着收。”
这是个行业天花板的问题,山菜再赚钱,上限在那,何况这东西还要看天。
东北这地方冬天冷,要是雪大还好说,雪小,盖不住地皮,一些植物的根就会被冻死。比如酒厂要用的葡萄,再比如山菜,到时候长都长不出来,还怎么卖?
木材就不一样了,售价贵,天花板便高。
自从改革开放,江城的旅店里就常年住着一些南方来的客商,专门在这等着批发木材。
国内都在等着用木材,更别提每年数目惊人的出口额了。
而实木虽然结实耐用,历久弥新,价格却不便宜,而且十分沉重,不便于搬运。不像胶合板甚至后来出现的刨花板,轻盈又实惠,将来会占据绝大多数的木材市场。
这个男人,真的是很有眼光。
正感慨,没想到陈寄北看了她一眼,“这也是你给我的灵感。”
夏芍被弄得有些懵,“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是你让孙姐借钱买房,然后把房子租出去,用房租还钱?”
那是以租养贷,和贷款做生意又不一样。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身上没点贷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
而且书里没有她,他还不是成为了首富?
夏芍决定不勉强自己那有限的生意头脑,去跟上大佬那总是超前一步的眼光,“你觉得能贷就贷。反正我去银行存钱的时候听人说过,现在的利息还挺低的。”
“我可能要贷上百万。”陈寄北语气郑重,“你就不担心我还不上?”
这个夏芍还真不担心,别说他是书里的首富,就算不是,木材、矿产和运输在这八九十年代都是很赚钱的。虽然没后来的房地产赚得多,想亏也不是那么容易。
她和男人开玩笑,“还不上,咱们就带着咱妈和孩子去海外。”
八九十年代跑路的人还挺多的,有的是做生意赔了本,也有打着做生意的旗号骗国家钱,拿到贷款就出去享受了。刚刚改革开放,这方面的监管还没那么严。
夏芍故意眨了眨眼睛,“说不定咱们没找到舅舅,是因为舅舅去了海外呢。”
陈寄北知道她是在开玩笑,但听她提到舅舅,还是过来,无声把她抱在怀里。
没几天老邱又过来问,夏芍就把那套房子出手了,两千块。
反正八几年这一波涨完,再想大涨就得等九几年两千年开始炒房产了
。这房子放在手里也是吃房租,陈寄北要用钱,那就卖,抱着未来的首富她还能缺房子?
陈寄北拿到钱,一连好多天都早出晚归。
有时候半夜才回来,还带着一身酒气,看得夏母禁不住担心,又怕女婿坏了身体,又怕女婿学坏。邻居们更是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只有夏芍依旧淡定。
带着酒气,回来还不是照样交公粮?有时候闹得比年轻时还不像话。
他要是还有余力在外面找小妖精,她敬他是条汉子。
忙忙碌碌中,收山菜的季节又到了。陈寄北预料的一点没错,今年就开始有人跟着收了。
这门生意本来就没什么门槛,土产跑过大连这条线的也不止陈寄北一个。
比起陈寄北只拿提成,那些人手就脏多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哪个手里没点钱?
有一天孙清她妈回来,还气得骂了半个小时。说不知道谁那么缺德,专跟他们堵在同一个地方收,还说这东西出口价多高多高,他们收便宜了,恶意抬价。
“要都按出口价给,他们咋不自己去大连卖?人工不是钱啊?运费不是钱啊?”
孙母是又气又想不通,“他们收的那么贵,能挣几个钱?这不损人不利己吗?”
孙清也想不通,“就跟有人学我做内衣,故意做得比我便宜一样。”
夏芍倒是可以理解,“谁也不傻,怎么可能损人不利己?不管是抬高收购价,还是压低售价,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为的都是把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去,形成垄断。只要市场上就剩下他们一家,想多少钱收菜,多少钱做内衣,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资本要进入一个市场,通常都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现在没人有那么多资本,顶多也就是恶意竞争,想从这块蛋糕上狠狠咬下来一块。
夏芍发现有个总是能走在人前的老公也挺好的,至少她听到这个消息就不怎么上火,陈寄北就更不在意了,“没事,咱们还按原来的价格收,能收多少是多少。”
“咱们不跟着涨价吗?”孙母忍不住问。
“不涨。咱们涨了,他们还会往上涨,就算收到了,也不一定能挣到钱。”
如果是准备长期做,那说什么也要争一争,哪怕亏一点,也得把这个份额占住了。可他们又没准备长期做,陈寄北那边甚至已经开始建厂房了,哪有工夫搭理那些人。
六月初,今年的第一批山菜出货。
陈寄北那边的厂房刚刚建好,还要收拾,通水通电,就没亲自去,交给了何二立和金美云。
何二立自觉没那个脑子,有些犹豫,倒是金美云干脆利落,“销路都是现成的,你去年也去过,就是把东西送过去,有啥不行的?咱们先试,不成再找寄北。”
两口子请了假,一起跑了趟大连。
回来连空桶、钱和账一起交给陈寄北,账记得清清楚楚,陈寄北这种常年跑销售的一看,就知道绝对没有水分。而且在有人竞争的前提下
,货竟然全送出去了。
回去男人和夏芍说起金美云,“是个做生意的材料。”
夏芍听了直笑,“不然你以为她当初哪来的钱给她妈治病,给家里还债?”
当初金美云才十六,可就知道帮村里其他人卖东西,收跑腿费了。
七月初,最后一批山菜出货,陈寄北依旧没去,何二立这回就有信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