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2页)

 真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必与之争论,时间自会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女子一旦接受了教育,不光整个人会变得自信有力量,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样的改变,更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

 当然啦,懒懒并不强求每个人都能踏入培优班的门槛。

 与极少数能进培优班学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增设班级的刺绣班、木匠班、瓦匠班……

 诸如此类,涵盖了这个社会需要的所有工种。

 授课的师傅们,都是懒懒花了大笔银票买断的手艺。

 手艺嘛,不花银子买断的话,凭什么让他们倾囊相授?

 银子不给够的话,让人授课同砸人饭碗又有何异!

 这般断人后路的事,懒懒不屑去做。

 当然啦,这其中也有些老师傅,懒懒给的银子打动不了他们,却被懒懒从锦鲤王给她偷渡来的图书馆里搜罗出来的几本后世着作打动,毫不犹豫地签订了短则二十年,长则一辈子的契约。

 说句不那么好听的话,这也不亚于将自己卖给了懒懒。

 当然啦,懒懒拿出来的所谓后世着作,不过是她截取的其中某部分浅显易懂的“小皮毛”,宛如冰山一角。

 由浅才能入深,学手艺,也得循序渐进,不是吗?

 懒懒不知道的是,她的想法落在那些子爱艺成痴的老师傅眼中,只以为她是在故意吊他们胃口,如同钓鱼者抛下的鱼饵一般。

 本想硬气点拒绝,奈何终是抵不过手艺上的诱惑大,如同被鱼饵吸引的鱼儿一般,明知是陷阱,终抵不过饵的诱惑咬了钩。

 半是郁闷半是期许的,一个个终是狠了狠心,签了契约。

 当然啦,他们能如此果断的签字画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懒懒拟定的契约并未多做限制,除了不让他们学了手艺跑路之外,并未多做其他限制。

 除此之外,给的月钱,也相当不错!

 若不是边城这片土地太过贫瘠,难以在短时间内种植出高产量的庄稼,懒懒都想借由锦鲤空间把蓝老爷子、付村长和村子里的种田好手都偷渡来向阳学府任教,开设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