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03章 小局与大局(第2页)
另外,风雪楼如果真的一贯只做委托之内的事,如他们早有的规矩一样从不做多余事,又为什么会让魏臣跟着楚元宵和李白衣他们这一行人,一路同行不止,还要将他送回礼官洲?
白衣李乘仙是有意,那位剔骨刀也未必是无心。
当初的楚元宵不关心这些,或者是没有深思,只是因为那座旧河伯庙前的蒙眼年轻人,与小镇少年并不熟,所以他就没有太多考虑的必要。
但是此刻坐在这张桌边的两个人,都已不再是当初并不熟识的那两个过路人了,尤其是在巴山渡口那座边军大营一事之后,小镇少年人就更不可能做到,要眼睁睁将一个朋友往某些局中推这种事。
人间事不多想,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有些人其实根本就做不到“不多想”这三个字。
那座神神秘秘的风雪楼,是小镇少年眼中的第一座江湖,所以历来让他印象深刻。
当初在盐官镇出现的那位红莲祭酒,在如今看来,其实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奔着杀人而来的杀手,反倒更像是打着杀人的幌子,来给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人提一提某个醒的。
后来行走了千百里山路的小镇少年人,阴差阳错在某个山间酒肆得了一坛顿递曲,却成了他真正修复肉身、踏上修行大道的其中一处关键所在,又是后来在北海渡船上,那件“请神”壮举的一桩早有的伏笔。
那个将魏臣送到少年眼前的老散修,因为受了风雪楼的胁迫,所以才追着某个风水术士跑了半洲之地,结果每每追丢了前人踪迹,也全程都是那风雪楼给的消息。
楚元宵一直都不是很明白,那座风雪楼到底为何会如此,意图又是什么,但是有件事他看得很明白,就是这个被莫名其妙送到眼前的蒙眼魏臣,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巧合。
近些年都在着急另寻出路的龙池洲魏氏,为何会毫不犹豫放弃一个虽然目盲但智计绝佳,堪称上上之选的魏臣?
风雪楼又为何会不惜以坏了规矩为代价,也一定要将魏臣送回魏氏?而且还是通过白衣李乘仙之手,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小镇少年郎之手?
有些事已经砸进了眼底,由不得少年不多想,那么要不要送这个已经成为朋友的人入局,就是此刻摆在楚元宵面前的选择。
魏臣听着对面少年语气复杂的言辞,也跟着沉默了一下,而后突然笑了笑,“楚兄,可否容我问一个问题?”
楚元宵点了点头,随后又轻“嗯”了一声。
魏臣听得到少年的复杂心绪,但却并未直接明说什么,只是道:“你觉得小局跟大局,哪个更重要?”
楚元宵盯着魏臣,好像有些明白他的意思,又好像没有太明白,但依旧开始低头皱眉沉思。
蒙着眼的年轻人听不见对方的回答,也并不着急,只是平静坐在桌子对面,等着少年人自己想好。
楚元宵思索片刻,最终长出了一口气,“想说小局让位于大局?”
魏臣笑着摇了摇头,“如果是这个,哪里需要我专门来跟你说?某些人每天都爱在别人耳边念叨的事情,又有什么可值得拿出来单说的?”
楚元宵默了默,“所以呢?”
魏臣深吸了一口气,“很多事,靠你自己一个人是做不了的。”
这一次不需要犹豫,楚元宵给的回答很快,也很干脆,“那是自然。”
魏臣闻言突然往后靠了靠,“道争也好,执棋也罢,天下事从不曾只在一人身上,时势从来不是造英雄,人间众生光阴百代,所有人都是过客。”
“天下九洲时至今日,三座一品高居云端过万年,临渊学宫有一半的权柄就在三教手中,九洲人族的所有权柄尽在中土诸子之手,惊才绝艳者无数,处处算尽天时地利,事事皆在股掌之间,却依旧让天下大势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可以说是因为三教无能吗?”
蒙眼年轻人突然玩味一笑,“有人说三教尽是缝补匠,这话其实一点都没说错。”
楚元宵有些咂嘴,当初在巴山大营,魏臣曾经说过一句“烂桃”之言,少年当时觉得这位魏兄当真胆子够大,但此刻他又觉得自己当时好像觉得错了,“够大”两个字哪里够?
魏臣的狂妄言辞还在继续,“天地大道从不曾在一人手中,当年那位独霸天下的末代人皇做不到,三教那三位祖师爷同样也做不到。”
“所谓道争棋子的你,同样也未必做得到,至少现在的你是想都不要想的。”
“风雪楼机关算尽,千方百计想要将我这枚弃子送回到龙池洲魏氏,未必是对我好,也未必是对你好,但我猜那位风雪楼主大概是想告诉你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些选择即便不是你想选的,你也依旧非选不可!”
“因为这,才是人间常态!”
楚元宵听着魏臣的这段豪言,面色不太好看,但并没有出言打断他的话头。
“很多人觉得,所谓英雄就应该一路高奏凯歌,一往无前,遇见南墙就该撞墙而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这样的人有几个?”
“石矶洲那位大名鼎鼎的楚河之主,膂力冠绝天下,武功绝世,不一样还是有无数跟临渊学宫之间的旧账本,时至今日依旧未曾算明白吗?”
“天下所有人都可以是棋子,就连三教的那三位也不例外!只有入局顺势,你才有解小局、破大局的机会,处处不愿意,你连棋盘都摸不到,拿什么破局?靠嘴吗?”
一段毫不留情的批驳反问,不说坐在对面的少年郎,远在数十万里之外的中土,某些供奉猪头肉的庙宇大殿,都被震得晃了又晃,好似地龙翻身,动静奇大!
此时此刻,中土神洲的那三座天下绝巅的一品山门,有无数各家圣人已经无法安坐在各自高位云端之上了,若不是还要顾忌着圣人规矩仪态,恐怕都已经有人开始跳着脚骂起娘来了。
如此大逆,必然会有人想从那些各自的恢宏庙堂之中冲出来,去往那艘正在飞往龙池洲途中的名为“龙吟”的跨洲渡船,去跟某个不知天高地厚之徒,好好讲一讲什么叫圣人规矩!
群情鼎沸,气势汹汹,只是一大堆火冒三丈的老先生、大仙人,却无一例外全被挡在了各自山门之内,而那负责堵门的三人,分别是儒门亚圣,道门大掌教,以及那位佛门二祖!
白衣李乘仙是有意,那位剔骨刀也未必是无心。
当初的楚元宵不关心这些,或者是没有深思,只是因为那座旧河伯庙前的蒙眼年轻人,与小镇少年并不熟,所以他就没有太多考虑的必要。
但是此刻坐在这张桌边的两个人,都已不再是当初并不熟识的那两个过路人了,尤其是在巴山渡口那座边军大营一事之后,小镇少年人就更不可能做到,要眼睁睁将一个朋友往某些局中推这种事。
人间事不多想,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有些人其实根本就做不到“不多想”这三个字。
那座神神秘秘的风雪楼,是小镇少年眼中的第一座江湖,所以历来让他印象深刻。
当初在盐官镇出现的那位红莲祭酒,在如今看来,其实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奔着杀人而来的杀手,反倒更像是打着杀人的幌子,来给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人提一提某个醒的。
后来行走了千百里山路的小镇少年人,阴差阳错在某个山间酒肆得了一坛顿递曲,却成了他真正修复肉身、踏上修行大道的其中一处关键所在,又是后来在北海渡船上,那件“请神”壮举的一桩早有的伏笔。
那个将魏臣送到少年眼前的老散修,因为受了风雪楼的胁迫,所以才追着某个风水术士跑了半洲之地,结果每每追丢了前人踪迹,也全程都是那风雪楼给的消息。
楚元宵一直都不是很明白,那座风雪楼到底为何会如此,意图又是什么,但是有件事他看得很明白,就是这个被莫名其妙送到眼前的蒙眼魏臣,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巧合。
近些年都在着急另寻出路的龙池洲魏氏,为何会毫不犹豫放弃一个虽然目盲但智计绝佳,堪称上上之选的魏臣?
风雪楼又为何会不惜以坏了规矩为代价,也一定要将魏臣送回魏氏?而且还是通过白衣李乘仙之手,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小镇少年郎之手?
有些事已经砸进了眼底,由不得少年不多想,那么要不要送这个已经成为朋友的人入局,就是此刻摆在楚元宵面前的选择。
魏臣听着对面少年语气复杂的言辞,也跟着沉默了一下,而后突然笑了笑,“楚兄,可否容我问一个问题?”
楚元宵点了点头,随后又轻“嗯”了一声。
魏臣听得到少年的复杂心绪,但却并未直接明说什么,只是道:“你觉得小局跟大局,哪个更重要?”
楚元宵盯着魏臣,好像有些明白他的意思,又好像没有太明白,但依旧开始低头皱眉沉思。
蒙着眼的年轻人听不见对方的回答,也并不着急,只是平静坐在桌子对面,等着少年人自己想好。
楚元宵思索片刻,最终长出了一口气,“想说小局让位于大局?”
魏臣笑着摇了摇头,“如果是这个,哪里需要我专门来跟你说?某些人每天都爱在别人耳边念叨的事情,又有什么可值得拿出来单说的?”
楚元宵默了默,“所以呢?”
魏臣深吸了一口气,“很多事,靠你自己一个人是做不了的。”
这一次不需要犹豫,楚元宵给的回答很快,也很干脆,“那是自然。”
魏臣闻言突然往后靠了靠,“道争也好,执棋也罢,天下事从不曾只在一人身上,时势从来不是造英雄,人间众生光阴百代,所有人都是过客。”
“天下九洲时至今日,三座一品高居云端过万年,临渊学宫有一半的权柄就在三教手中,九洲人族的所有权柄尽在中土诸子之手,惊才绝艳者无数,处处算尽天时地利,事事皆在股掌之间,却依旧让天下大势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可以说是因为三教无能吗?”
蒙眼年轻人突然玩味一笑,“有人说三教尽是缝补匠,这话其实一点都没说错。”
楚元宵有些咂嘴,当初在巴山大营,魏臣曾经说过一句“烂桃”之言,少年当时觉得这位魏兄当真胆子够大,但此刻他又觉得自己当时好像觉得错了,“够大”两个字哪里够?
魏臣的狂妄言辞还在继续,“天地大道从不曾在一人手中,当年那位独霸天下的末代人皇做不到,三教那三位祖师爷同样也做不到。”
“所谓道争棋子的你,同样也未必做得到,至少现在的你是想都不要想的。”
“风雪楼机关算尽,千方百计想要将我这枚弃子送回到龙池洲魏氏,未必是对我好,也未必是对你好,但我猜那位风雪楼主大概是想告诉你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些选择即便不是你想选的,你也依旧非选不可!”
“因为这,才是人间常态!”
楚元宵听着魏臣的这段豪言,面色不太好看,但并没有出言打断他的话头。
“很多人觉得,所谓英雄就应该一路高奏凯歌,一往无前,遇见南墙就该撞墙而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这样的人有几个?”
“石矶洲那位大名鼎鼎的楚河之主,膂力冠绝天下,武功绝世,不一样还是有无数跟临渊学宫之间的旧账本,时至今日依旧未曾算明白吗?”
“天下所有人都可以是棋子,就连三教的那三位也不例外!只有入局顺势,你才有解小局、破大局的机会,处处不愿意,你连棋盘都摸不到,拿什么破局?靠嘴吗?”
一段毫不留情的批驳反问,不说坐在对面的少年郎,远在数十万里之外的中土,某些供奉猪头肉的庙宇大殿,都被震得晃了又晃,好似地龙翻身,动静奇大!
此时此刻,中土神洲的那三座天下绝巅的一品山门,有无数各家圣人已经无法安坐在各自高位云端之上了,若不是还要顾忌着圣人规矩仪态,恐怕都已经有人开始跳着脚骂起娘来了。
如此大逆,必然会有人想从那些各自的恢宏庙堂之中冲出来,去往那艘正在飞往龙池洲途中的名为“龙吟”的跨洲渡船,去跟某个不知天高地厚之徒,好好讲一讲什么叫圣人规矩!
群情鼎沸,气势汹汹,只是一大堆火冒三丈的老先生、大仙人,却无一例外全被挡在了各自山门之内,而那负责堵门的三人,分别是儒门亚圣,道门大掌教,以及那位佛门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