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13章 算卦就是做买卖(第2页)
不知道是因为年岁长大了一些,还是因为身边缺了能勾肩搭背、交头接耳的狐朋狗友,总之就是只剩了他一个人的时候,往日里那些有意思的乐趣事,现在都好像不再能提得起来太大的兴趣了。
乡塾新来的那位宋熙宋先生,跟之前的崔先生也不太一样。
崔先生是那种脾气很随和的读书人,对于学塾的学生,大多都比较宽容,只要不是太捣蛋,不肆意扰乱课堂秩序,他就不会太说什么。
关于教书读书一事,那个时候的崔先生确实是位好先生,很多书上的文字到了他那里就都能说得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又鞭辟入里。
一段诗词经籍讲下来,不管你课业功底扎不扎实,只要愿意认真听一听,就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所得。至于学得多还是学得少,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好好学。
现在的这位宋先生则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这位新先生好像脾气也不差,见谁也都温温和和,但是他对学生的学业功课却是另一种态度,一直都抓得很紧不说,在做学问这件事上也比崔先生更较真,有时候看来就会显得有些刻板又严谨,眼睛里丝毫容不得沙子。
课堂上谁要敢不认真听他讲书,或是散了学之后谁敢不好好完成功课作业,就必然会有一把戒尺等在后面,打过了手心还不止,你还得站在草堂墙角那边,站着将他的课听完,或是趴到窗台边上,一点点将之前欠下的功课补完才成。
在柳清辉看来,这两位先生各有各的好,也好像都很好。
没了玩伴的柳小少爷刚开始回学塾读书时,也曾随意潇洒了几日,但后来就突然没了继续疯玩的兴趣,在发现宋先生治学严厉之后,他就也开始稍稍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些,曾让他眼晕的书本课业上。
从刚开始的抓耳挠腮无处下手,看几个字就犯困,到了后来慢慢能沉下心来多读几页书,再到后来他也能如自家姐姐当初时一样,成为乡塾中课业排在前几位的学生之一。
这个过程好像很慢,但其实也没有特别慢,前前后后到如今,也才不过一年有余。
那些曾经怕极了柳氏嫡子的小镇同龄人,也慢慢发现了这个富家子好像改了脾气,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混不吝随意欺负人,这让他们有些意外的同时,也有人开始试探着看看能不能同他交朋友。
柳清辉在这个转变之中,好像就又发现了另外一件事,原来少年人之间交朋友,并不一定是功课好的人才可以一起玩,能跟他玩到一起的,也不一定都得是狐朋狗友。
他柳清辉的朋友里,也可以有几个是好好念书的读书种子,也还可以有几个,是曾经他觉得不配与他为伍的人。
宋先生对于乡塾之中发生的事,当然了如指掌,对于这个刚见面时显得有些孤僻的学生,见他如今也能与其他人玩到一起,宋先生大概也是很满意的。
虽然少年人有时候偶尔还是会闯祸,但到底还是跟当初那种总是会下手没轻没重打伤人不一样了,所以这位宋先生也就不会再像双方刚见面时一样,总是疾言厉色,痛心疾首。
有些人的变化其实不需要很久,所谓浪子回头,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其实就怎么都好说。
……
齐王李璟从半年前离开长安到达凉州之后到现在,其实根本就没有正正经经理过几天政,一共不出半月,他就继续开始当他的甩手掌柜了。
在帝京长安城,这位皇子齐王殿下好歹头顶上还能有人压着,他也就还能乖乖干点活,偶尔被揪着耳朵去上几趟朝的时候,多多少少也还能规矩一些。
可等到了这凉州城之后,他就正儿八经成了天大地大老子最大,左右尚书仆射顶多只能规劝,却绝不敢直接强按着一位一品王侯的脑袋,让他坐到政事堂里的那张班台后边去理政,所以到了最后,他就理所当然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你们想让本王干活?门儿也没有!
降妖除魔,防御边患这种事,左右两位尚书仆射大人各自抓一头,就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人尽其才,自然没有需要他这位掌柜的太操心的时候,有什么事打个招呼,让他心中有数就成,剩下的就让他们各自拿主意,酌情办理即可。
于是乎,这位锦衣玉带,打扮得像是个浪荡公子哥一样的齐王殿下就彻底闲了下来,闲极无聊,就开始见天的在凉州城里头瞎逛荡,身后跟着那位话少脾气又好的郑貂珰。
再到后来,齐王殿下发现这城中逛来逛去也就那么点东西,翻来覆去地看,就总会有看到无聊的时候,他就又不可避免地盯上了城东二十里的那座小镇,楚元宵的家乡。
刚开始李璟还天天从凉州往盐官镇跑,后来这位殿下觉得如此天天来回实在是太累,跑得他腰酸背痛难受得不行,所以就干脆在镇西的云海间那边住了下来,甚至学会了只要在衣兜里揣几把瓜子,就能随便蹲到哪儿都可以跟人聊上半天。
如今的小镇上日新月异,外乡人也越来越多,大家慢慢地也就不再讲究什么里外,只要蹲在一起,不管之前认不认识,反正天南海北侃过一通之后,大家好像也就都能变成熟人。
在小镇上转悠久了,这位少年王侯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人,比如那位刚刚担任北灵观观主才一年多的小道长白生。
小白观主的算卦生意,经过了一年有余的打熬磨炼,现在也是越发的纯熟了,很多人只要在他眼前一晃悠,他大概搭眼一瞧,就能猜到一些对方是哪一类人,来做什么事,想听什么话…
再只要多聊几句,他就能让掏钱的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用小白道长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熟能生巧,天道酬勤,瞎话编多了,连自己都能信。
少年王侯锦衣玉带,富贵逼人,与那位青衣道袍,头戴鱼尾冠的小白道长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小镇中心的五方亭,一个提着卦幡卦袋准备去那东北角上摆摊算卦,一个衣兜里装着满满一大兜瓜子,准备在路口找个地方晒太阳,顺便听一听乡里乡亲们趣事颇多的扯闲篇。
两个看起来年岁差不了太多的家伙,在互相看到对方的那一瞬间,突然就像是多年老友再次见面,立刻就开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同把那卦摊支到了路口东北角上。
李璟掏出一把瓜子,递给身侧还没有买卖上门的小白道长,笑眯眯道:“老早就听说小白道长算卦很灵,但一直都没机会见识见识,今日有缘,能不能让我这个外行人也当个副摊主,好好临摹一番道长的通天手段?”
小道士从善如流接过瓜子,顺手放了一粒进嘴里,再麻利儿地朝另外一边吐出两瓣瓜子皮,笑着道:“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小道哪来的什么通天手段?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过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罢了。”
话虽说得谦辞,但那一张俊脸上笑得见牙不见眼,可是一点都看不见谦虚二字的。
白生话说一半,抬起头鬼鬼祟祟往各处张望了一番,眼见四下无人,就突然靠近李璟小声道:“看施主面善,又有慧根,你我还一见如故,比那亲兄弟还亲,小道就不妨与施主说些实心话如何?”
李璟又重新掏出一把瓜子捏在手里,也跟那小道士一样开始嗑瓜子,又吐瓜子皮,忙里偷闲靠近了小道士,笑呵呵道:“愿闻其详。”
白生嘿嘿一笑,“这算卦生意,算不算得准不是最要紧的,有些愿意掏钱的施主也不是为了个‘准’字来的,算卦如买卖,想赚钱得靠两件事。”
话说一半卖关子,李璟很有眼力见儿,又掏了一把瓜子出去。
小白道长这才笑眯眯继续道:“这第一就是你得能说会道,所谓一身通天道法,不如巧舌三寸,你若能花言巧语哄得好,那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你都能再给他吹个日月星辰出来!”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李璟,笑道:“我瞧着施主龙章凤姿,玲珑七窍,一看就是个有一副好口才的大买卖人,想必骂人哄人都是不在话下的!”
乡塾新来的那位宋熙宋先生,跟之前的崔先生也不太一样。
崔先生是那种脾气很随和的读书人,对于学塾的学生,大多都比较宽容,只要不是太捣蛋,不肆意扰乱课堂秩序,他就不会太说什么。
关于教书读书一事,那个时候的崔先生确实是位好先生,很多书上的文字到了他那里就都能说得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又鞭辟入里。
一段诗词经籍讲下来,不管你课业功底扎不扎实,只要愿意认真听一听,就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所得。至于学得多还是学得少,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好好学。
现在的这位宋先生则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这位新先生好像脾气也不差,见谁也都温温和和,但是他对学生的学业功课却是另一种态度,一直都抓得很紧不说,在做学问这件事上也比崔先生更较真,有时候看来就会显得有些刻板又严谨,眼睛里丝毫容不得沙子。
课堂上谁要敢不认真听他讲书,或是散了学之后谁敢不好好完成功课作业,就必然会有一把戒尺等在后面,打过了手心还不止,你还得站在草堂墙角那边,站着将他的课听完,或是趴到窗台边上,一点点将之前欠下的功课补完才成。
在柳清辉看来,这两位先生各有各的好,也好像都很好。
没了玩伴的柳小少爷刚开始回学塾读书时,也曾随意潇洒了几日,但后来就突然没了继续疯玩的兴趣,在发现宋先生治学严厉之后,他就也开始稍稍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些,曾让他眼晕的书本课业上。
从刚开始的抓耳挠腮无处下手,看几个字就犯困,到了后来慢慢能沉下心来多读几页书,再到后来他也能如自家姐姐当初时一样,成为乡塾中课业排在前几位的学生之一。
这个过程好像很慢,但其实也没有特别慢,前前后后到如今,也才不过一年有余。
那些曾经怕极了柳氏嫡子的小镇同龄人,也慢慢发现了这个富家子好像改了脾气,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混不吝随意欺负人,这让他们有些意外的同时,也有人开始试探着看看能不能同他交朋友。
柳清辉在这个转变之中,好像就又发现了另外一件事,原来少年人之间交朋友,并不一定是功课好的人才可以一起玩,能跟他玩到一起的,也不一定都得是狐朋狗友。
他柳清辉的朋友里,也可以有几个是好好念书的读书种子,也还可以有几个,是曾经他觉得不配与他为伍的人。
宋先生对于乡塾之中发生的事,当然了如指掌,对于这个刚见面时显得有些孤僻的学生,见他如今也能与其他人玩到一起,宋先生大概也是很满意的。
虽然少年人有时候偶尔还是会闯祸,但到底还是跟当初那种总是会下手没轻没重打伤人不一样了,所以这位宋先生也就不会再像双方刚见面时一样,总是疾言厉色,痛心疾首。
有些人的变化其实不需要很久,所谓浪子回头,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其实就怎么都好说。
……
齐王李璟从半年前离开长安到达凉州之后到现在,其实根本就没有正正经经理过几天政,一共不出半月,他就继续开始当他的甩手掌柜了。
在帝京长安城,这位皇子齐王殿下好歹头顶上还能有人压着,他也就还能乖乖干点活,偶尔被揪着耳朵去上几趟朝的时候,多多少少也还能规矩一些。
可等到了这凉州城之后,他就正儿八经成了天大地大老子最大,左右尚书仆射顶多只能规劝,却绝不敢直接强按着一位一品王侯的脑袋,让他坐到政事堂里的那张班台后边去理政,所以到了最后,他就理所当然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你们想让本王干活?门儿也没有!
降妖除魔,防御边患这种事,左右两位尚书仆射大人各自抓一头,就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人尽其才,自然没有需要他这位掌柜的太操心的时候,有什么事打个招呼,让他心中有数就成,剩下的就让他们各自拿主意,酌情办理即可。
于是乎,这位锦衣玉带,打扮得像是个浪荡公子哥一样的齐王殿下就彻底闲了下来,闲极无聊,就开始见天的在凉州城里头瞎逛荡,身后跟着那位话少脾气又好的郑貂珰。
再到后来,齐王殿下发现这城中逛来逛去也就那么点东西,翻来覆去地看,就总会有看到无聊的时候,他就又不可避免地盯上了城东二十里的那座小镇,楚元宵的家乡。
刚开始李璟还天天从凉州往盐官镇跑,后来这位殿下觉得如此天天来回实在是太累,跑得他腰酸背痛难受得不行,所以就干脆在镇西的云海间那边住了下来,甚至学会了只要在衣兜里揣几把瓜子,就能随便蹲到哪儿都可以跟人聊上半天。
如今的小镇上日新月异,外乡人也越来越多,大家慢慢地也就不再讲究什么里外,只要蹲在一起,不管之前认不认识,反正天南海北侃过一通之后,大家好像也就都能变成熟人。
在小镇上转悠久了,这位少年王侯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人,比如那位刚刚担任北灵观观主才一年多的小道长白生。
小白观主的算卦生意,经过了一年有余的打熬磨炼,现在也是越发的纯熟了,很多人只要在他眼前一晃悠,他大概搭眼一瞧,就能猜到一些对方是哪一类人,来做什么事,想听什么话…
再只要多聊几句,他就能让掏钱的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用小白道长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熟能生巧,天道酬勤,瞎话编多了,连自己都能信。
少年王侯锦衣玉带,富贵逼人,与那位青衣道袍,头戴鱼尾冠的小白道长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小镇中心的五方亭,一个提着卦幡卦袋准备去那东北角上摆摊算卦,一个衣兜里装着满满一大兜瓜子,准备在路口找个地方晒太阳,顺便听一听乡里乡亲们趣事颇多的扯闲篇。
两个看起来年岁差不了太多的家伙,在互相看到对方的那一瞬间,突然就像是多年老友再次见面,立刻就开始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同把那卦摊支到了路口东北角上。
李璟掏出一把瓜子,递给身侧还没有买卖上门的小白道长,笑眯眯道:“老早就听说小白道长算卦很灵,但一直都没机会见识见识,今日有缘,能不能让我这个外行人也当个副摊主,好好临摹一番道长的通天手段?”
小道士从善如流接过瓜子,顺手放了一粒进嘴里,再麻利儿地朝另外一边吐出两瓣瓜子皮,笑着道:“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小道哪来的什么通天手段?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过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罢了。”
话虽说得谦辞,但那一张俊脸上笑得见牙不见眼,可是一点都看不见谦虚二字的。
白生话说一半,抬起头鬼鬼祟祟往各处张望了一番,眼见四下无人,就突然靠近李璟小声道:“看施主面善,又有慧根,你我还一见如故,比那亲兄弟还亲,小道就不妨与施主说些实心话如何?”
李璟又重新掏出一把瓜子捏在手里,也跟那小道士一样开始嗑瓜子,又吐瓜子皮,忙里偷闲靠近了小道士,笑呵呵道:“愿闻其详。”
白生嘿嘿一笑,“这算卦生意,算不算得准不是最要紧的,有些愿意掏钱的施主也不是为了个‘准’字来的,算卦如买卖,想赚钱得靠两件事。”
话说一半卖关子,李璟很有眼力见儿,又掏了一把瓜子出去。
小白道长这才笑眯眯继续道:“这第一就是你得能说会道,所谓一身通天道法,不如巧舌三寸,你若能花言巧语哄得好,那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你都能再给他吹个日月星辰出来!”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李璟,笑道:“我瞧着施主龙章凤姿,玲珑七窍,一看就是个有一副好口才的大买卖人,想必骂人哄人都是不在话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