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17章 神女入梦,功臣遭灾(第2页)
那寒酸书生大概是没做过这种当街卖书的俗事,所以觉得有些脸上无光,在听到有人问话时,他也只是淡淡抬眸看了眼那年轻人,然后又闷闷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年轻人哈哈一乐,突然一本正经道:“你这故事写得挺好,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出于幻灭,顿入人间,不错,很不错!”
那寒酸书生有些惊讶,大概是因为舍颜卖书一事磨损了不少心中风骨,又久无人问津有些心酸,山穷水尽处突然来了这么一位,自然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黑衫年轻人好似没有看见那书生的表情变化,只是笑眯眯道:“我愿意出五百两黄金,供你把这本书继续写完,但是…”
话说一半,故意卖了个关子。
那寒酸书生一瞬间双眸大亮,但见这年轻人话不说全便有些着急,小心翼翼道:“但是如何?”
年轻人勾唇一笑,眉眼间尽是恶趣味,“但是你得给主角改个名字。”
书生一愣,有些莫名地看了眼这个表情古怪的年轻人,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条件。
年轻人不以为意,笑眯眯道:“女主角得叫玉釉,至于男主角嘛…就叫楚元宵好了。”
——
兴和洲北部,荣山国。
那个手持一本名册,四处寻乡的红衣姑娘,已经走过了大半个兴和洲,那名册上有些人的家乡是在一起的,还有些人虽属同门,但家乡隔着半洲之地。
自从当初妖祸四起之后,临渊学宫曾出过一则传行天下的规制,九洲各地仙家修士,但凡在除妖一事上有所伤亡,其中的谱牒修士可由所属宗门为其申报战功,山泽散修则可由事发之地的仙家负责,主要的目的就是为那些阵亡修士记功抚恤。
这件事虽然说来简单,但真要处理起来,就是一件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麻烦事,颁行之后当然也曾出过不少的问题,不过从总体效用上来看,还是有一些实在意义的。
姜沉渔独自一人为手中那本名册上的阵亡修士寻乡,每到一个地方之后,都会去确认一番那一份抚恤有没有送到该送的地方。
这一趟到达的这个荣山国,取名出自境内的某座名山,国名如山名,是一座七品小国,国境也不大,总共十五郡一百四十七县。
少女手中名册上有个叫周淮的仙家修士,家乡就在这荣山国芦花郡,是个家世不算特别高的书香世家子弟。
这个在整个九洲看来确实算不上位置有多高的周氏,满门都是读书人,家中每一代的子弟,基本都会通过科举出仕,在荣山国朝堂为官,为君解忧,经世济民。门下子弟多少代以来,其实就只出了一个修行中人,正是那个在木兰渡船上阵亡了的周淮。
荣山国在最近的这一年间,一直都在致力于灭妖一事,因为与兴和洲北侧海岸相距不远,所以当初的妖祸四起一事,也曾波及这座七品小国,虽然最终成功将那一拨妖祸镇压了下去,但国中百姓以及各地驻军行伍,也都在那场祸事之中受损不浅。
姜沉渔到达芦花郡的时候,正好遇上郡城那边搭设起来的一场周天大醮法事,为各方神灵供奉香火,奉祀天地二千四百神位,诚心诚意供养神仙。
这场由郡守大人亲自主祀的周天大醮,也是这位地方父母官自掏的腰包,花钱请了道门高真来升坛做法,既为已经在妖祸中亡故的百姓修士念经祈福,也意在借此禳灾除祟,保境安民。
城中纷纷攘攘,远近各地的百姓官吏,也包括某些仙家修士,都会来芦花郡城瞻仰一番大醮科仪,手中有些闲钱的,也都会供奉一些香火钱,祈求神灵保佑,诸事皆宜。
红衣少女提着一只酒葫芦到达芦花郡的时候,刚好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热闹场景,人来人往,氛围肃穆沉凝。
少女大概也是被这个气氛感染到了,一路上稍好了一些的心情再次有些沉重,她本身对大醮一事不太感兴趣,只是站在那片特意空出来摆坛斋醮的场地外围看了一会儿,然后就顺着那本名册的指引去了此行的目的地。
周氏书香环绕,高门大户,门前两尊石狮子,高低排列在正门一侧的拴马桩,还有一座有些年月的下马碑,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讲究。
据说这座下马碑是由荣山国先皇赐予芦花郡周氏,正反两面亲题“文官武将至此下马”八个大字,意在褒奖周氏一门读书治学有成,家族子弟为荣山国朝堂为官,乃国之栋梁,功绩卓著之用。
姜沉渔站在周氏宅邸前,看了眼那座仪门紧闭,略显清冷的宅门,不由地有些沉默。
从那做斋醮道坛走街穿巷来此的这一路上,她已经听到了身边经过的那许多路人之间议论纷纷。
每个提到周氏的路人,大多都会先是一阵摇头唏嘘,说这周氏实在是可怜,一脉单传许多代,本就血脉单薄,好不容易到了这一代有了些起色,开枝散叶有了三个儿子,是个大喜事,可不成想却又因为一场妖祸横行,周氏那位老太爷膝下三位嫡子竟然一战尽没…
除了那位云游四海,在外乡遇上妖祸,战死异乡的周淮,他还有两位兄弟,都是在朝为官的读书人,也都是荣山国地方官,官位都不太低,皆已到了一郡太守的高位,但因为都是在北地边境,所以就都死在了城前拒妖的战阵之中。
荣山国朝廷为此特地传诏褒奖了书香周氏,但是周氏那位曾经也是朝中重臣的老太爷,因为一朝之间三子皆亡,到底还是受不住这天塌地陷一样的沉重打击,已经缠绵病榻了大半年,眼看着就要随三子而去了。
曾经享誉一国仕林,书香传世的豪门世家,因为一场妖祸,一夜之间就家道中落,凋落冷清,实在是不能不让人唏嘘。
红衣少女此刻站在门前,慢慢地就开始有些皱眉,虽然她本身是武夫出身,对于某些事不算精通,但如今修为也不算太差了,有些冥冥之中的东西多多少少都还是会有些感觉的。
眼前这座宅邸,她虽然还没有进入其中,但隐隐还是觉得哪里好像不太对,某些从中弥漫出来的古怪压抑的气息,让站在门前的武夫少女都有些气闷。
天下各地景观宅邸,大多都会自带不同的气息,如王朝政殿或是官府府衙,大多都是肃穆庄严,又如军营重地或是战场内外,则是杀气纵横,煞气四溢,又比如佛门寺庙、道门宫观,则是超凡脱俗的出尘气多一些,以此类推又有正邪好坏之分,比如半夜乱葬岗未必会遇上鬼,但身处其中的人依旧会忍不住瑟瑟发抖,心底惴惴,这就是邪气作祟的意思了。
儒门亚圣曾有“我善养吾浩然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一说,儒家圣人君子身怀浩然气到了一定地步,就会有万法不侵,诸邪辟易的说法。
又比如兵家武庙那位祖师爷武成王,也有两句分别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和“太公在此,诸神退避”的说法,那位据说是人族武道开山之人的武夫祖师爷,也同样有如儒家浩然气一样的正气在身。
至于普通人家宅院的气息好坏,一部分当然与宅院风水有关,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住在其中的宅院主人,当初驻守小镇的那位天书连山,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后面还有“履霜,坚冰至”的形容,就是正在其理。
年轻人哈哈一乐,突然一本正经道:“你这故事写得挺好,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出于幻灭,顿入人间,不错,很不错!”
那寒酸书生有些惊讶,大概是因为舍颜卖书一事磨损了不少心中风骨,又久无人问津有些心酸,山穷水尽处突然来了这么一位,自然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黑衫年轻人好似没有看见那书生的表情变化,只是笑眯眯道:“我愿意出五百两黄金,供你把这本书继续写完,但是…”
话说一半,故意卖了个关子。
那寒酸书生一瞬间双眸大亮,但见这年轻人话不说全便有些着急,小心翼翼道:“但是如何?”
年轻人勾唇一笑,眉眼间尽是恶趣味,“但是你得给主角改个名字。”
书生一愣,有些莫名地看了眼这个表情古怪的年轻人,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条件。
年轻人不以为意,笑眯眯道:“女主角得叫玉釉,至于男主角嘛…就叫楚元宵好了。”
——
兴和洲北部,荣山国。
那个手持一本名册,四处寻乡的红衣姑娘,已经走过了大半个兴和洲,那名册上有些人的家乡是在一起的,还有些人虽属同门,但家乡隔着半洲之地。
自从当初妖祸四起之后,临渊学宫曾出过一则传行天下的规制,九洲各地仙家修士,但凡在除妖一事上有所伤亡,其中的谱牒修士可由所属宗门为其申报战功,山泽散修则可由事发之地的仙家负责,主要的目的就是为那些阵亡修士记功抚恤。
这件事虽然说来简单,但真要处理起来,就是一件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麻烦事,颁行之后当然也曾出过不少的问题,不过从总体效用上来看,还是有一些实在意义的。
姜沉渔独自一人为手中那本名册上的阵亡修士寻乡,每到一个地方之后,都会去确认一番那一份抚恤有没有送到该送的地方。
这一趟到达的这个荣山国,取名出自境内的某座名山,国名如山名,是一座七品小国,国境也不大,总共十五郡一百四十七县。
少女手中名册上有个叫周淮的仙家修士,家乡就在这荣山国芦花郡,是个家世不算特别高的书香世家子弟。
这个在整个九洲看来确实算不上位置有多高的周氏,满门都是读书人,家中每一代的子弟,基本都会通过科举出仕,在荣山国朝堂为官,为君解忧,经世济民。门下子弟多少代以来,其实就只出了一个修行中人,正是那个在木兰渡船上阵亡了的周淮。
荣山国在最近的这一年间,一直都在致力于灭妖一事,因为与兴和洲北侧海岸相距不远,所以当初的妖祸四起一事,也曾波及这座七品小国,虽然最终成功将那一拨妖祸镇压了下去,但国中百姓以及各地驻军行伍,也都在那场祸事之中受损不浅。
姜沉渔到达芦花郡的时候,正好遇上郡城那边搭设起来的一场周天大醮法事,为各方神灵供奉香火,奉祀天地二千四百神位,诚心诚意供养神仙。
这场由郡守大人亲自主祀的周天大醮,也是这位地方父母官自掏的腰包,花钱请了道门高真来升坛做法,既为已经在妖祸中亡故的百姓修士念经祈福,也意在借此禳灾除祟,保境安民。
城中纷纷攘攘,远近各地的百姓官吏,也包括某些仙家修士,都会来芦花郡城瞻仰一番大醮科仪,手中有些闲钱的,也都会供奉一些香火钱,祈求神灵保佑,诸事皆宜。
红衣少女提着一只酒葫芦到达芦花郡的时候,刚好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热闹场景,人来人往,氛围肃穆沉凝。
少女大概也是被这个气氛感染到了,一路上稍好了一些的心情再次有些沉重,她本身对大醮一事不太感兴趣,只是站在那片特意空出来摆坛斋醮的场地外围看了一会儿,然后就顺着那本名册的指引去了此行的目的地。
周氏书香环绕,高门大户,门前两尊石狮子,高低排列在正门一侧的拴马桩,还有一座有些年月的下马碑,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讲究。
据说这座下马碑是由荣山国先皇赐予芦花郡周氏,正反两面亲题“文官武将至此下马”八个大字,意在褒奖周氏一门读书治学有成,家族子弟为荣山国朝堂为官,乃国之栋梁,功绩卓著之用。
姜沉渔站在周氏宅邸前,看了眼那座仪门紧闭,略显清冷的宅门,不由地有些沉默。
从那做斋醮道坛走街穿巷来此的这一路上,她已经听到了身边经过的那许多路人之间议论纷纷。
每个提到周氏的路人,大多都会先是一阵摇头唏嘘,说这周氏实在是可怜,一脉单传许多代,本就血脉单薄,好不容易到了这一代有了些起色,开枝散叶有了三个儿子,是个大喜事,可不成想却又因为一场妖祸横行,周氏那位老太爷膝下三位嫡子竟然一战尽没…
除了那位云游四海,在外乡遇上妖祸,战死异乡的周淮,他还有两位兄弟,都是在朝为官的读书人,也都是荣山国地方官,官位都不太低,皆已到了一郡太守的高位,但因为都是在北地边境,所以就都死在了城前拒妖的战阵之中。
荣山国朝廷为此特地传诏褒奖了书香周氏,但是周氏那位曾经也是朝中重臣的老太爷,因为一朝之间三子皆亡,到底还是受不住这天塌地陷一样的沉重打击,已经缠绵病榻了大半年,眼看着就要随三子而去了。
曾经享誉一国仕林,书香传世的豪门世家,因为一场妖祸,一夜之间就家道中落,凋落冷清,实在是不能不让人唏嘘。
红衣少女此刻站在门前,慢慢地就开始有些皱眉,虽然她本身是武夫出身,对于某些事不算精通,但如今修为也不算太差了,有些冥冥之中的东西多多少少都还是会有些感觉的。
眼前这座宅邸,她虽然还没有进入其中,但隐隐还是觉得哪里好像不太对,某些从中弥漫出来的古怪压抑的气息,让站在门前的武夫少女都有些气闷。
天下各地景观宅邸,大多都会自带不同的气息,如王朝政殿或是官府府衙,大多都是肃穆庄严,又如军营重地或是战场内外,则是杀气纵横,煞气四溢,又比如佛门寺庙、道门宫观,则是超凡脱俗的出尘气多一些,以此类推又有正邪好坏之分,比如半夜乱葬岗未必会遇上鬼,但身处其中的人依旧会忍不住瑟瑟发抖,心底惴惴,这就是邪气作祟的意思了。
儒门亚圣曾有“我善养吾浩然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一说,儒家圣人君子身怀浩然气到了一定地步,就会有万法不侵,诸邪辟易的说法。
又比如兵家武庙那位祖师爷武成王,也有两句分别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和“太公在此,诸神退避”的说法,那位据说是人族武道开山之人的武夫祖师爷,也同样有如儒家浩然气一样的正气在身。
至于普通人家宅院的气息好坏,一部分当然与宅院风水有关,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住在其中的宅院主人,当初驻守小镇的那位天书连山,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后面还有“履霜,坚冰至”的形容,就是正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