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39章 荷花客栈来了外乡人(第2页)

整个小镇在雨中看起来略显沉静,却又透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正是人间最常见的好光景。

四个披着斗篷进入小镇的外乡人出现在街口的时候,离此不远处的某个门房廊檐下,有几个正在闲话家常的老人家是最先看到的,这些镇民大概也习惯了这种偶尔就会有人路过小镇的场面,所以并不意外也不见生,人人都能一脸笑意与来人点点头,便算是对外乡人的亲近打招呼了。

楚元宵披着斗笠蓑衣,路过那几位老人门前时停了停脚步,拱手抱拳与人问路,“几位老人家有礼了,晚辈四人今日路过此地遇上雨天,敢问咱们这镇上可有落宿的地方?”

对面那群老人听着这少年人说话文邹邹的,人人脸上的笑意便又更浓了一些,还有其中一个端着一只旱烟锅子的老人笑着摆了摆手,“我们乡下人可不讲究你们这些文邹邹的礼数,不过你要是找住店的地方还是有的,在镇子的南口那边有一家客栈,你们可以去那里住。”

说罢,老人像是又想到了什么,朝着那少年人笑道:“遇上这天气赶路不便就确实该住一宿等雨停,不过就是那住店钱有些贵,你们四个人的话估计怎么也要个四五十文钱才成。”

荷花镇是鱼米之乡,镇民们大多也都能自给自足,自然也就少有太用钱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开个客栈,一个人住一晚还要掏十几棵铜板,在这些百姓眼中就已经算是很贵了。

楚元宵听着老人的好心指路,就又笑着再次拱手行了个谢礼,笑道:“谢谢老人家的指点,至于那住店钱太贵的事,我去与掌柜的讲讲价就是。”

老人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继续转过头去与几位同坐的老友闲聊。

小镇南口的所谓客栈,其实也就是一间稍大一些的院子,院子门口用一块大大的木牌写着“荷花客栈”四个大字,院子里面多盖了几间屋子用来住人,掌柜的是一对年轻夫妇,既是掌柜也是伙计还是大厨,什么活都是自己做。

楚元宵四人进到这座客栈小院子里的时候,那对掌柜夫妇都坐在屋檐下,一人一只小板凳,正围着一只竹筐在那里择菜,也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夫妇二人的不远处,台阶上趴着一只脾气温顺的老狗,有个孩子正骑在那老狗身上,揪着两只狗耳朵,一边前后摇晃身形,一边喊着“驾驾”,大概是假装自己正在骑马了。

那对年轻夫妇眼见有客人上门,就赶忙从板凳上起身,那年轻男子笑着礼让各位客官赶紧到屋檐下避避雨,女子则是把那只竹筐收起来端回了屋中放下,然后开始烧水为客人们沏茶,夫妇二人都是笑意热络,待客热情。

客栈掌柜姓苏,叫苏大河,妇人则没说姓名,只说叫素娘。

等到楚元宵四人各自就着那手脚勤快的掌柜苏大河搬来的小板凳,坐在廊檐下的时候,那个先前还骑在狗头上的孩子已经滴溜溜跑过来,站在离四人不远处,先是看了眼那两个好看的姐姐,然后就直勾勾盯上了楚元宵卸下身上蓑衣之后,露出来的那一刀一剑上,眼神好奇,还带着满满的艳羡,尤其是对楚元宵背在身后的那把桃木剑。

掌柜苏大河当然也看见了这个刚进门来的客官这一身装束,背剑佩刀这种事在他们这样的乡下地方可不多见,偏远小镇连官役衙差都很少来,更何况是这种明晃晃背着兵刃在身的。

心里头本就担忧,此刻又眼见自家这个臭小子如此盯着客人看,苏大河大概是怕万一这位客官脾气不好,要是被惹恼了,他们这一家子怕是都得丢了命,所以就匆匆忙忙走到那孩子跟前,一把提住儿子的脖领子往旁边拽,一边呵斥道:“小兔崽子,先生教的功课都做完了吗,就在这里望东望西,赶紧回屋去!”

那孩子可没有自家亲爹的担忧,胆子奇大,被老爹揪着脖领子往后拽他也不怕,一边努力挣扎着想要挣脱那只大手,一边嚷嚷道:“先生说今日我读书读得好,晚上可以不用做功课了,你让我再玩会儿!”

心心念念想要一把木刀木剑很久了的孩子,求着爹给做一把求了好久都没拿到手,今日见到一把真的,他哪里会愿意就这么被赶回屋?

这孩子使劲挣扎,挣得一张小脸都有些泛红。

楚元宵坐在宽阔屋檐下的一张小板凳上,笑看着这对父子之间的互相使劲,眼见那孩子一脸可怜兮兮地望着自己,于是就笑道:“掌柜的不必紧张,我们也不是什么恶客,更不会做什么杀伤人命的恶事。”

苏大河被楚元宵一句话挑明了心事,似乎是有些尴尬,回过头看了眼笑意真诚的少年人,虽然心底里的担忧并没有全消,但多多少少还是放松了一些,犹豫了一下之后也没再强行拉拽儿子,轻轻放开了手。

那孩子重获自由,三两下就跑到了楚元宵身前,这一次直接连最开始的那一点怕生都没有了,眼神始终放在楚元宵佩戴在身的那两把兵器上,干脆伸出一只手递到楚元宵面前,好奇道:“可以给我看看吗?”

苏大河脸色一变,赶忙就要再次出声制止。

楚元宵先一步笑着摇了摇头,道:“我这两件兵刃都很容易伤到人,所以不能给你,不过你要是能找来称手的木头,我倒是能给你做一把。”

那孩子闻言,眼神一瞬间有些失望,见到了真东西,谁还愿意只拿一把现做的木剑,但他见这个有剑又有刀的大侠一脸笑意看着自己,想了想之后还是又点了点头,然后就直接转过身往院子里柴房那边跑了,大概是真去找趁手的木头了。

苏大河有些无奈,满脸歉意看着明显是领头的楚元宵,道:“我家这臭小子不懂礼数,冒犯了各位客官,还请恕罪。”

说着,他又转头看了眼自己那个已经消失在柴房门口处的儿子,无奈道:“客官也不必如此照顾那臭小子,我们是开门做买卖的,岂敢如此劳动客官的大驾。”

余人他们三个此时都坐在板凳上,听着那掌柜的说话,他们也都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楚元宵笑着摆了摆手,“掌柜的不用如此小心客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礼数规矩可讲,反正闲来无事,我身后这把剑也是早前我自己削的,如今再削一把也算顺手,并不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