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43章 他乡遇故人(第3页)
那一天的雨中打斗,小镇上的百姓们或多或少还是有人听到了动静的,到后来就是整个小镇的人都知道了。为什么打起来的不一定清楚,但是朝廷的军伍铁骑明晃晃出现在客栈门口,还有人死在了那座小院中这件事,总是瞒不住的。
有些人担心杀了朝廷的官兵这种事会给荷花镇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后来的好些天里,有人还曾私下串联,想要将那几个住在荷花客栈的外乡人赶走,甚至是连客栈掌柜苏大河一家都赶出小镇。
楚元宵跟余人,还有那被踹了一脚的苏大河,三个人身上的伤势都不清,所以没办法直接离开此地赶路远游,可那些镇民是顾不上这些的,天大地大不如自家的命大,你们惹了官家人,万一事后招灾,朝廷的官军派人来剿灭匪徒连累了荷花镇,刀架在脖子上这种事谁都害怕不是。
客栈老板娘每每此时都要出门去,与那些上门来赶人的镇上百姓解释,说官府的事已经解决了,不会有人上门来找麻烦,可群情激愤之下,谁又会认真听你的解释?
被逼无奈的楚元宵几人,最后只能在勉强能下地走路了之后,就各自打点好行装重新赶路,离开荷花镇去往外乡。
苏大河一家三口,小孩子苏塽大概是最没有离愁的一个,牵着从小陪他长大的那条老狗,学着楚元宵一样背着那把新得来的木剑,高高兴兴出门去,一路蹦蹦跳跳笑着说以后要闯荡江湖了。
苏大河夫妇则各有心事,一个因为连累丈夫从此远离故乡,所以心怀歉意,一个因为担心妻子心中遗憾太多,所以忧心忡忡,两人明明都有很多话想说,却又担心言语不当勾起对方的伤心事,到了最后就反倒是什么话都没能说出口,各自一腔愁绪离开了一家三口生活了很多年的那座小院,从此再无归乡路。
一行七人走出那座略显偏僻的水乡,又走出了昭阳国的国境,三人有伤在身,所以这一路走得并不快,走走停停山水路,离开昭阳国境之后的众人才终于各自悄悄松了一口气。
看来那位姓卢的宫中貂寺说话不作假,他们这一路确实也没遇上什么出尔反尔的事后追杀,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事,那就以后再说。
楚元宵一行最终在离开昭阳国,又越过了三国之地后才终于停下了脚步准备分道而行。
楚元宵还要带着余人他们三个满石矶洲撞大运,看看能不能有大缘分遇上那位青帝前辈,就不能再带着苏大河一家,所以在遇上了一座云海间之后,少年人从中支取了一部分钱财交给苏大河,让他们一家三口直接赶路去往最近的跨洲渡口,然后从那边乘船离开石矶洲,去往礼官洲的承云帝国,只要到了陇右凉州盐官镇,楚元宵大概就能保证这一家三口的真正安全,毕竟那里还有个李璟。
大概是因为曾经的同路之谊,楚元宵莫名相信那个家伙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这一家三口只要到达小镇,以陇右道大行台尚书令的本事,护住三个人不过是小事而已。
背着木剑走江湖的苏塽不太愿意离开楚元宵的远游行列,跟着楚大侠能学剑,学到那一天雨中打斗时,楚大侠一剑破甲的本事,那可是真正厉害的大本事。
楚元宵有些无奈,看了眼苏大河夫妇也有些歉意,那一天只是说了句要教这个孩子几手剑术,最后被逼无奈又在他面前杀了人,结果没想到反倒叫这孩子信上了他是个大侠,豪气干云吃饭不用掏钱的那种…
素娘知道楚元宵的歉意来自何处,却只是摇了摇头没说什么,揪着自家儿子的耳朵离开了众人,走上了另外一条归乡路,去往楚元宵的家乡。
苏大河看着母子二人缓缓走远,有些犹豫地回过头看了眼楚元宵,“楚兄弟,你这又是救命,又是给盘缠让我们去你的家乡,我这…”
这个朴实汉子此刻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以前也曾出过几天院门,知道外面的人情世故,能遇上这么一个人真的都不知道该说点啥好。
楚元宵笑着摆了摆手,“苏大哥不用如此,我其实就只是顺手而为,不算帮了多大的忙。”
说着话,他又想了想,从须弥物中掏出纸笔写了一张条子交给苏大河,“你们去到凉州盐官镇之后,若是没钱可以去镇西的云海间,那边会给你们支钱,或者你也是开客栈的,若是掌柜的不麻烦的话,你可以请他给你安排个差事,剩下的事等我回去再说。”
苏大河赶忙摆手开始推脱,已经受人恩惠如此之多了,还要让人掏钱再欠人情,这种事不能做。
楚元宵笑着将纸条硬塞给那个朴实汉子,笑道:“路上还是要小心一些,途中尽量不要过多停留,只要进了盐官镇之后就会有人照看你们,也就不怕有人再反悔了。”
最终推脱不过的苏大河,终于还是没在多说什么,正正经经朝着少年人行了个礼,然后便离开了楚元宵一行,去追先走一步的母子两个了。
楚元宵目送三人远走离开视线,消失在远处的山路拐弯处。
“公子,那昭阳国不会半路上…”余人的后半句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楚元宵微微呼了一口气,轻轻摇了摇头,“那个卢掌印是个聪明人,他敢做这笔买卖就说明了他们那位皇帝应该也不笨,只要弄不死我,他们杀了这三个人只会让我从此惦记上他们,这种买卖很亏本,他们不至于。”
……
光阴如流水,大概又过了三月之后。
山间有座酒肆,有个姓付的女子掌柜提着菜刀站在酒肆门口,指着那个又跑到酒客桌上混酒喝的账房先生骂道:“杨文沐,你他娘的要是再敢骗酒喝,老娘打断你的狗腿!”
那个酒气醺醺的青衣账房闻言缩了缩脖子,端着酒碗点头哈腰离开那张酒桌,滴溜溜跑到酒肆里头,开始百无聊赖趴在柜台上翻账本,手中那碗酒也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存着点喝了,要是一口干完了,翻账本就不香了。
远处的山道上,有一行四人缓缓从远处慢行而来,很是顺当地坐在了酒肆前的空桌上。
四人中有个背剑又佩刀的少年人,在山道远处就目睹了掌柜的骂账房那一幕,此刻刚刚坐下,他便张口就喊了一句,“杨账房,买卖上门了,先来坛顿递曲!”
……
有些人担心杀了朝廷的官兵这种事会给荷花镇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后来的好些天里,有人还曾私下串联,想要将那几个住在荷花客栈的外乡人赶走,甚至是连客栈掌柜苏大河一家都赶出小镇。
楚元宵跟余人,还有那被踹了一脚的苏大河,三个人身上的伤势都不清,所以没办法直接离开此地赶路远游,可那些镇民是顾不上这些的,天大地大不如自家的命大,你们惹了官家人,万一事后招灾,朝廷的官军派人来剿灭匪徒连累了荷花镇,刀架在脖子上这种事谁都害怕不是。
客栈老板娘每每此时都要出门去,与那些上门来赶人的镇上百姓解释,说官府的事已经解决了,不会有人上门来找麻烦,可群情激愤之下,谁又会认真听你的解释?
被逼无奈的楚元宵几人,最后只能在勉强能下地走路了之后,就各自打点好行装重新赶路,离开荷花镇去往外乡。
苏大河一家三口,小孩子苏塽大概是最没有离愁的一个,牵着从小陪他长大的那条老狗,学着楚元宵一样背着那把新得来的木剑,高高兴兴出门去,一路蹦蹦跳跳笑着说以后要闯荡江湖了。
苏大河夫妇则各有心事,一个因为连累丈夫从此远离故乡,所以心怀歉意,一个因为担心妻子心中遗憾太多,所以忧心忡忡,两人明明都有很多话想说,却又担心言语不当勾起对方的伤心事,到了最后就反倒是什么话都没能说出口,各自一腔愁绪离开了一家三口生活了很多年的那座小院,从此再无归乡路。
一行七人走出那座略显偏僻的水乡,又走出了昭阳国的国境,三人有伤在身,所以这一路走得并不快,走走停停山水路,离开昭阳国境之后的众人才终于各自悄悄松了一口气。
看来那位姓卢的宫中貂寺说话不作假,他们这一路确实也没遇上什么出尔反尔的事后追杀,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事,那就以后再说。
楚元宵一行最终在离开昭阳国,又越过了三国之地后才终于停下了脚步准备分道而行。
楚元宵还要带着余人他们三个满石矶洲撞大运,看看能不能有大缘分遇上那位青帝前辈,就不能再带着苏大河一家,所以在遇上了一座云海间之后,少年人从中支取了一部分钱财交给苏大河,让他们一家三口直接赶路去往最近的跨洲渡口,然后从那边乘船离开石矶洲,去往礼官洲的承云帝国,只要到了陇右凉州盐官镇,楚元宵大概就能保证这一家三口的真正安全,毕竟那里还有个李璟。
大概是因为曾经的同路之谊,楚元宵莫名相信那个家伙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这一家三口只要到达小镇,以陇右道大行台尚书令的本事,护住三个人不过是小事而已。
背着木剑走江湖的苏塽不太愿意离开楚元宵的远游行列,跟着楚大侠能学剑,学到那一天雨中打斗时,楚大侠一剑破甲的本事,那可是真正厉害的大本事。
楚元宵有些无奈,看了眼苏大河夫妇也有些歉意,那一天只是说了句要教这个孩子几手剑术,最后被逼无奈又在他面前杀了人,结果没想到反倒叫这孩子信上了他是个大侠,豪气干云吃饭不用掏钱的那种…
素娘知道楚元宵的歉意来自何处,却只是摇了摇头没说什么,揪着自家儿子的耳朵离开了众人,走上了另外一条归乡路,去往楚元宵的家乡。
苏大河看着母子二人缓缓走远,有些犹豫地回过头看了眼楚元宵,“楚兄弟,你这又是救命,又是给盘缠让我们去你的家乡,我这…”
这个朴实汉子此刻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以前也曾出过几天院门,知道外面的人情世故,能遇上这么一个人真的都不知道该说点啥好。
楚元宵笑着摆了摆手,“苏大哥不用如此,我其实就只是顺手而为,不算帮了多大的忙。”
说着话,他又想了想,从须弥物中掏出纸笔写了一张条子交给苏大河,“你们去到凉州盐官镇之后,若是没钱可以去镇西的云海间,那边会给你们支钱,或者你也是开客栈的,若是掌柜的不麻烦的话,你可以请他给你安排个差事,剩下的事等我回去再说。”
苏大河赶忙摆手开始推脱,已经受人恩惠如此之多了,还要让人掏钱再欠人情,这种事不能做。
楚元宵笑着将纸条硬塞给那个朴实汉子,笑道:“路上还是要小心一些,途中尽量不要过多停留,只要进了盐官镇之后就会有人照看你们,也就不怕有人再反悔了。”
最终推脱不过的苏大河,终于还是没在多说什么,正正经经朝着少年人行了个礼,然后便离开了楚元宵一行,去追先走一步的母子两个了。
楚元宵目送三人远走离开视线,消失在远处的山路拐弯处。
“公子,那昭阳国不会半路上…”余人的后半句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楚元宵微微呼了一口气,轻轻摇了摇头,“那个卢掌印是个聪明人,他敢做这笔买卖就说明了他们那位皇帝应该也不笨,只要弄不死我,他们杀了这三个人只会让我从此惦记上他们,这种买卖很亏本,他们不至于。”
……
光阴如流水,大概又过了三月之后。
山间有座酒肆,有个姓付的女子掌柜提着菜刀站在酒肆门口,指着那个又跑到酒客桌上混酒喝的账房先生骂道:“杨文沐,你他娘的要是再敢骗酒喝,老娘打断你的狗腿!”
那个酒气醺醺的青衣账房闻言缩了缩脖子,端着酒碗点头哈腰离开那张酒桌,滴溜溜跑到酒肆里头,开始百无聊赖趴在柜台上翻账本,手中那碗酒也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存着点喝了,要是一口干完了,翻账本就不香了。
远处的山道上,有一行四人缓缓从远处慢行而来,很是顺当地坐在了酒肆前的空桌上。
四人中有个背剑又佩刀的少年人,在山道远处就目睹了掌柜的骂账房那一幕,此刻刚刚坐下,他便张口就喊了一句,“杨账房,买卖上门了,先来坛顿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