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关山月 第155章 剑多能壮胆(第2页)
这位白衣大剑仙满腹经纶,江湖盛传他有诗酒剑“三绝”,恰恰就是以一个“诗”字打头,所以吟诗作赋、引经据典这种事,于他而言都是信手拈来的简单事。
此刻念完了那句来头不小的诗句,他笑眯眯看着小姑娘,道:“看来你那位皇帝父亲对你期望颇高,能用这‘玉瑶’二字给你取名,也确实是用了心的,太宗皇帝的诗句拿来作为皇室后辈的名字,寓意极好又恰如其分。”
李玉瑶闻言跟着温婉一笑,面对有德行的江湖前辈,她倒是少了许多清冷,也会更像是个乖巧的后辈小姑娘,朝着大剑仙微微万福行了一礼,但并没有说什么。
关于她名字来历的这件事,她当然从小就知道,不过她此刻就是不太明白为何这位大剑仙会突然提到这么一句。
李乘仙却只是提了一句,但没有对此多做置评,转过头去再次看向一旁的楚元宵,道:“你的推测倒也没什么问题,不过你如此轻易接下了这道战书,怎么敢保证自己一定会赢?万一打不过,不一样还是糊了屎在脸上?给人家一个你战力不够、手段不高的把柄,不还是一样说明了我们这帮老家伙选人选得不好?”
欧阳站在一旁,看着像是被大剑仙问住了的楚元宵,他低下头想了想之后抬头看着李乘仙,不太确定道:“前辈,要不要晚辈找个人去查一查,看看那些人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来此下战书的?”
李乘仙看了眼欧阳,没有直接说话,反而先转过头看了眼自己那个正在思索的徒弟,道:“这个问题你应该比较清楚吧?”
楚元宵对此当然不需要太多思虑,早在来此之前的这一整趟跨洲远游路上,他就已经遇上过很多回这样的事情了,有些人既然敢做有些事,他们自然早就想好了对策,当初龙池洲的那座龙泉渡口是如此,后来白毫渡船的那个赵正纶也是如此。
守规矩的人往往拿不守规矩的人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临渊学宫的礼制规矩再如何的精细,也管不过来某些似是而非的投机取巧之事,毕竟规矩太重容易直接砸死无数江湖人,如果规矩礼制一笔一划写得太清楚,就很容易框死天下人的一举一动,那么这个人间也就少了太多可以登高而上的可能;可要是不讲规矩,又更容易出来更多像眼前这样专门找人破绽的糟心人。
欧阳听了一大堆楚元宵的举例解释,有些头疼地挠了挠脑门,更有些怜悯一样看了眼楚元宵,这个家伙要是一路上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那也当真是有些可怜了。
李玉瑶站在一旁很少说话,不过倒是又听出来了一些别的事。
说起来,白毫渡船上的那个赵氏子弟赵正纶,和去镇北台那边试图接近李玉瑶的那个赵玉河,两人都是出自石矶洲南侧三品燕云帝国的皇室子弟,那也是一场隔着千万里的遥遥呼应,有预谋的不约而同。
李玉瑶来此之前,并没有人跟她说过,楚元宵这个家伙还遇上过另外一个叫赵正纶的赵氏子弟,她一直以为那个叫赵玉河的家伙会出现,只是因为偶然,但此刻看来就好像又多了些别的意味了。
楚元宵此刻也没管这两个同龄人的各自反应,只是先续上了自家师父的前一句问话,缓缓道:“我不太确定对方会让什么人下场来跟我切磋,不过想必境界不会超过我太多,那样达不到他们的目的。”
说到这里,他像是低头思索了一下,这才重新抬头缓缓道:“但对方既然想让我输得很惨,来人肯定也不会是弱手,毕竟他们已经见过了我在云头处与那些海妖拼命了,应该也不是太像一只绣花枕头。”
李乘仙点了点头,肯定道:“所以你要是不想输得太惨,最好也准备几手压箱底,而且还得是对方猜不到的那种,或是猜到了也无可奈何的手段。”
楚元宵看了眼自家师父,好像是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了些什么,所以不由挑眉笑着问了一句,“比如?”
李乘仙回以一笑,侧头分别看了眼站在一侧的李玉瑶和欧阳两个人,“比如…多借几把剑。”
……
三日后的城中校场。
对面给楚元宵下了战书的那几个年轻修士倒也确实尽心尽力,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楚元宵要在校场与人切磋的事情传遍了整个高阳城,边边角角一个不差,就连很多城中大修士比如欧剑甲、李乘仙,还有儒门圣人钟淮安这样的大人物,都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信进了他们耳中。
高阳城校场今日人满为患,城中其他地方却恰恰成了万人空巷,甚至比当初武庙圣人谢楼下葬那一天的阵势还要更大。
龙泉祖师欧剑甲大概是对于小辈之间的这种争斗不感兴趣,所以并未离开他一贯打坐的那处廊檐下,更没有出小院的门,继续横剑膝前,盘腿打坐,对于院外事不闻不问。
青莲剑仙李白衣看起来倒是对徒弟与人打架这件事很有兴趣,一大早出门比徒弟还早,天还未亮就老早去了校场上,提着酒壶找了个位置极佳,视野极好的地方,大摇大摆坐下来占座位,然后笑眯眯静等着徒弟被人打得鼻青脸肿。
这位大剑仙一路上但凡与人碰面,就自然会被人行礼问安,再被奉承几句诸如大剑仙座下高足修行勤勉,本事也不错,与人切磋就必能大获全胜云云的客套话。
每逢此时,这位走到哪里都提着酒,却又好像从没露过醉态的大剑仙,破天荒好像有了三分醉意挂在脸上,一脸嫌弃撇撇嘴道:“你们也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了,一个区区四境的小家伙而已,学了这么久的剑,却连点剑气都用不出来,蠢笨得实在是无可救药,又能指望他翻起什么浪花来?”
说着,他再醉醺醺灌一口壶中酒下肚,而后随意摆摆手不在意道:“依我看,傻小子今日说不准还得请对方手下留情,要不然的话,怕是得被人打成个真傻子了。”
这位天下剑道魁首之一的青莲剑宗祖师爷,今日来校场来得实在是太早,几乎是第一个坐在校场边看台空阔处的城中修士,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就是担心自家徒弟,怕他与人切磋丢了青莲剑宗的威名。
此刻再听到大剑仙一开口就帮徒弟找退路,就更加觉得这个当师父的高人实在用心良苦,明明是闲云野鹤,却还要如此谨小慎微提前帮徒弟铺路,实在也是为难他了。
校场上某个不太显眼的角落处,有几个年轻修士同样老早就到了地方,看着那位见人就说自家徒弟本事一般的大剑仙,一个个脸色都有些狐疑。
众人为首的那个年轻修士姓贺,叫贺伍行,此时正眯眼遥遥看着那位高坐看台,与人谈笑的大剑仙,许久都没有说话。
在他身旁,有人对那位大剑仙的举动有些不解,所以不免悄悄凑到贺伍行身旁去,低声疑惑道:“这是啥意思?提前留退路?真怕他的徒弟与人切磋输了丢人?当大剑仙的人物都能胆子这么小?”
此刻念完了那句来头不小的诗句,他笑眯眯看着小姑娘,道:“看来你那位皇帝父亲对你期望颇高,能用这‘玉瑶’二字给你取名,也确实是用了心的,太宗皇帝的诗句拿来作为皇室后辈的名字,寓意极好又恰如其分。”
李玉瑶闻言跟着温婉一笑,面对有德行的江湖前辈,她倒是少了许多清冷,也会更像是个乖巧的后辈小姑娘,朝着大剑仙微微万福行了一礼,但并没有说什么。
关于她名字来历的这件事,她当然从小就知道,不过她此刻就是不太明白为何这位大剑仙会突然提到这么一句。
李乘仙却只是提了一句,但没有对此多做置评,转过头去再次看向一旁的楚元宵,道:“你的推测倒也没什么问题,不过你如此轻易接下了这道战书,怎么敢保证自己一定会赢?万一打不过,不一样还是糊了屎在脸上?给人家一个你战力不够、手段不高的把柄,不还是一样说明了我们这帮老家伙选人选得不好?”
欧阳站在一旁,看着像是被大剑仙问住了的楚元宵,他低下头想了想之后抬头看着李乘仙,不太确定道:“前辈,要不要晚辈找个人去查一查,看看那些人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来此下战书的?”
李乘仙看了眼欧阳,没有直接说话,反而先转过头看了眼自己那个正在思索的徒弟,道:“这个问题你应该比较清楚吧?”
楚元宵对此当然不需要太多思虑,早在来此之前的这一整趟跨洲远游路上,他就已经遇上过很多回这样的事情了,有些人既然敢做有些事,他们自然早就想好了对策,当初龙池洲的那座龙泉渡口是如此,后来白毫渡船的那个赵正纶也是如此。
守规矩的人往往拿不守规矩的人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临渊学宫的礼制规矩再如何的精细,也管不过来某些似是而非的投机取巧之事,毕竟规矩太重容易直接砸死无数江湖人,如果规矩礼制一笔一划写得太清楚,就很容易框死天下人的一举一动,那么这个人间也就少了太多可以登高而上的可能;可要是不讲规矩,又更容易出来更多像眼前这样专门找人破绽的糟心人。
欧阳听了一大堆楚元宵的举例解释,有些头疼地挠了挠脑门,更有些怜悯一样看了眼楚元宵,这个家伙要是一路上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那也当真是有些可怜了。
李玉瑶站在一旁很少说话,不过倒是又听出来了一些别的事。
说起来,白毫渡船上的那个赵氏子弟赵正纶,和去镇北台那边试图接近李玉瑶的那个赵玉河,两人都是出自石矶洲南侧三品燕云帝国的皇室子弟,那也是一场隔着千万里的遥遥呼应,有预谋的不约而同。
李玉瑶来此之前,并没有人跟她说过,楚元宵这个家伙还遇上过另外一个叫赵正纶的赵氏子弟,她一直以为那个叫赵玉河的家伙会出现,只是因为偶然,但此刻看来就好像又多了些别的意味了。
楚元宵此刻也没管这两个同龄人的各自反应,只是先续上了自家师父的前一句问话,缓缓道:“我不太确定对方会让什么人下场来跟我切磋,不过想必境界不会超过我太多,那样达不到他们的目的。”
说到这里,他像是低头思索了一下,这才重新抬头缓缓道:“但对方既然想让我输得很惨,来人肯定也不会是弱手,毕竟他们已经见过了我在云头处与那些海妖拼命了,应该也不是太像一只绣花枕头。”
李乘仙点了点头,肯定道:“所以你要是不想输得太惨,最好也准备几手压箱底,而且还得是对方猜不到的那种,或是猜到了也无可奈何的手段。”
楚元宵看了眼自家师父,好像是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了些什么,所以不由挑眉笑着问了一句,“比如?”
李乘仙回以一笑,侧头分别看了眼站在一侧的李玉瑶和欧阳两个人,“比如…多借几把剑。”
……
三日后的城中校场。
对面给楚元宵下了战书的那几个年轻修士倒也确实尽心尽力,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楚元宵要在校场与人切磋的事情传遍了整个高阳城,边边角角一个不差,就连很多城中大修士比如欧剑甲、李乘仙,还有儒门圣人钟淮安这样的大人物,都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信进了他们耳中。
高阳城校场今日人满为患,城中其他地方却恰恰成了万人空巷,甚至比当初武庙圣人谢楼下葬那一天的阵势还要更大。
龙泉祖师欧剑甲大概是对于小辈之间的这种争斗不感兴趣,所以并未离开他一贯打坐的那处廊檐下,更没有出小院的门,继续横剑膝前,盘腿打坐,对于院外事不闻不问。
青莲剑仙李白衣看起来倒是对徒弟与人打架这件事很有兴趣,一大早出门比徒弟还早,天还未亮就老早去了校场上,提着酒壶找了个位置极佳,视野极好的地方,大摇大摆坐下来占座位,然后笑眯眯静等着徒弟被人打得鼻青脸肿。
这位大剑仙一路上但凡与人碰面,就自然会被人行礼问安,再被奉承几句诸如大剑仙座下高足修行勤勉,本事也不错,与人切磋就必能大获全胜云云的客套话。
每逢此时,这位走到哪里都提着酒,却又好像从没露过醉态的大剑仙,破天荒好像有了三分醉意挂在脸上,一脸嫌弃撇撇嘴道:“你们也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了,一个区区四境的小家伙而已,学了这么久的剑,却连点剑气都用不出来,蠢笨得实在是无可救药,又能指望他翻起什么浪花来?”
说着,他再醉醺醺灌一口壶中酒下肚,而后随意摆摆手不在意道:“依我看,傻小子今日说不准还得请对方手下留情,要不然的话,怕是得被人打成个真傻子了。”
这位天下剑道魁首之一的青莲剑宗祖师爷,今日来校场来得实在是太早,几乎是第一个坐在校场边看台空阔处的城中修士,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就是担心自家徒弟,怕他与人切磋丢了青莲剑宗的威名。
此刻再听到大剑仙一开口就帮徒弟找退路,就更加觉得这个当师父的高人实在用心良苦,明明是闲云野鹤,却还要如此谨小慎微提前帮徒弟铺路,实在也是为难他了。
校场上某个不太显眼的角落处,有几个年轻修士同样老早就到了地方,看着那位见人就说自家徒弟本事一般的大剑仙,一个个脸色都有些狐疑。
众人为首的那个年轻修士姓贺,叫贺伍行,此时正眯眼遥遥看着那位高坐看台,与人谈笑的大剑仙,许久都没有说话。
在他身旁,有人对那位大剑仙的举动有些不解,所以不免悄悄凑到贺伍行身旁去,低声疑惑道:“这是啥意思?提前留退路?真怕他的徒弟与人切磋输了丢人?当大剑仙的人物都能胆子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