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第192章 他化自在,万源归巢(第3页)

当然,云游江湖也有不用讲理的时候,他就会偷偷摸摸去翻一些文人笔记,看一看人间九洲读书人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此刻眼前酒桌上那一盘花生米和一盘豆腐干,就是他有次闲极无聊云游到石矶洲的时候,从一个大名鼎鼎的读书人那里偷学来的,说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今日到了这座山口集市上,心有所感加上心血来潮的黑衣年轻人,突然就想起了当年偷学来的这一门吃法,很想试一试,还真就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下酒菜太好吃,都让他忘了还有一壶花雕作陪。

自娱自乐的苏三载喝完了一壶花雕酒,仍觉不尽兴,于是就转回身去看了眼那个蹲在门口,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的酒馆掌柜,笑眯眯道:“小生今日路过宝地,酒瘾犯得有些厉害,叨扰了店家实在抱歉,只是不知能否请掌柜的再来一壶花雕,再上两盘下酒菜,这酒钱可以按客满的价钱来算,小生一个人掏了便是,总不能叫掌柜的空耗光阴不是?”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加上这个孤零零的酒客出手阔绰,放话了要按客满的价钱掏银子,酒馆掌柜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大地道,但毕竟谁也不能跟钱过不去嘛,所以立刻起身乐乐呵呵应了一声,然后笑眯眯去柜台那边打酒去了。

黑衣年轻人一个人坐在桌边,目送着那个酒馆掌柜去柜台后面打酒。

掌柜的忙忙碌碌,年轻人想了想之后先一步从怀中掏出来一枚十两银锭放在了酒桌上。

这间酒馆面积不大,做一天满客生意的话,能挣个十两银子也就算是到顶了,估计不会亏了店家。

苏三载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北海方向的某种,似有若无的召唤之感,冥冥之中如有天定。万一到时候要是一个不留神,真让他被莫名其妙地给叫走,那岂不是要白吃了酒馆掌柜几盘下酒菜,白喝了几壶花雕酒?

苏三载一生讲理,从不做亏待人的事情。有些时候虽然他也欺负同辈分的仙家修士,或是因为徒弟有仇就帮他以牙还牙,但这都是仙家中人的事情,不算过分,可要是让他去赖一个普普通通人间百姓的账,那就有些丢了名震天下的苏大先生的脸了。

片刻之后,当那位酒馆掌柜乐呵呵从柜台后面打了一壶花雕,又放在炉火不旺的火炉上温了温,最后与两盘下酒菜一起放在盘中端过来的时候,那个酒桌边的年轻人已经消失无踪了。

酒馆掌柜有些疑惑,但更多的则是眼疾手快捞起了酒桌上那只银锭,放在嘴边咬了咬,不由喜笑颜开。

想不到,那个一壶花雕就喝得有些醉醺醺的年轻人,竟然也是个一言九鼎讲信义的人物嘞!

……

龙池洲白云剑山的山下不远处,有个姓魏的附属家族。

自从当初白云剑山一场巨变,差一点就让当家做主当了数千年的剑山白氏被直接掀翻在地。

那一场动乱最终能被评定,那个如今已是魏氏家主的蒙眼年轻人魏臣居功甚伟。

魏氏当初被魏文侯一人按在手掌底下,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朝着魏文侯低头,还有些人则是左右逢源见机行事,但不论原因如何,在白云剑山的乱局被平定之后,这些事像是都被忘了一样,没有任何人再提过。

消失了三年之后一回家门就抢过了一家权柄的蒙眼魏臣,明说了对过往之事既往不咎,只要以后都能尽心尽力为魏氏出力,为人间守节,那么魏氏就还会是当初的魏氏,原模原样,一成不变。

后来的这些年间,蒙眼的年轻人虽然双目有缺,但治家的本事确实不小,不仅与白云剑山关系融洽,他甚至做到了曾经魏文侯一伙曾经不惜铤而走险都没做到的事,让魏氏和和睦睦脱离了白云剑山不说,还直接挤进了九品制,成了真正的五品世家。

可想而知,如今的魏臣对于龙池洲魏氏而言,是何等的众星捧月,德高望重。

今日,同样心有所感的蒙眼魏臣,趁着还有时间的时候,将魏氏门中大大小小的长老供奉全部请到了宗祠,然后事无巨细安排了未来甲子之内,魏氏应该走的每一步棋,一丝不苟,一分不差。

宗祠中一大堆上了年纪的老人,听着这个明明年岁并不是很大的年轻人安排后事,即便是老眼昏花再迟钝,也总还是能听出来不对的,只不过虽然所有人眼神都有些哀伤,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

关于家主魏臣的某些事,虽然没有人明说过,但族中这些年的流言蜚语也没断过,都说他是身怀气运的天选之子,有朝一日就会离开魏氏,去做一些真正的天下国士应该做的事。

今日看来,这个传言的日子恐怕是要到了。

魏臣详详细细安排完了家族事宜,随后又确认了一遍没找出什么错漏,终于放下心来的蒙眼年轻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环视了一圈众人,最后抬起手行了个揖礼,满脸笑意。

“如各位所料,魏臣有事在身不得不先行一步。”

“这些年有劳各位随魏臣一起治家修业,往后魏氏的前路也还需要各位继续费心照料,诸位辛苦了。”

宗祠内人人面色哀伤,但最后都没有说什么,各自起身朝着最中央位置的那个年轻身影躬身一礼,“我等恭送家主远行。”

年轻人笑着点了点头,最后什么话都没说,身形一闪消失不见,只留了一宗祠的老人们,人人泪眼婆娑,心悦诚服。

……

与此同时,已经回返中土涿鹿州的那位魔道祖师爷,阴阳家一脉的某位修为顶天的大圣人,远在栖霞洲某个偏远小镇上的乡塾先生,石矶洲某座七品王朝的当朝丞相…

一大堆在各自位置上兢兢业业,或有名或无名的人物,在同一时间消散于九洲陆地之间。

……

北海罗酆山南五百里的海面上,那个张开双臂抬头望天的酆都墨大先生,数千年间一直停滞在十一境圆满境界的修为,在这一刻缓缓开始拔升。

九洲方向的一道道光芒跨山越海而来,每有一道进入他的身躯,则他的修为就拔高一层,扶摇直上,气冲霄汉。

墨千秋一身修为不断暴涨,但他对此并不在意,只是低下头看了眼那个年轻人,轻笑了一声淡淡道:“事到如今,就让我先替你看一看,这三径同修到了这一步,会是何等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