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
第197章 打个前站(第3页)
李玉瑶轻轻点了点头,“那就好,我去跟皇兄说句话,之后我们就离开这里。”
——
中土神洲,临渊学宫。
三教祖师爷们很多年都没有亲自降临过这座诸子共议之地,但今日却成了最近千年来的第一次例外。
偌大的碑林,今日却有些冷清,因为那一帮坐而论道的各家圣人都已经乖乖出了碑林的院门,将整座论道之地留给了站在人间最顶峰的三位十二境。
至圣先师似乎每每到了碑林这样的地方,就很爱在一块块石碑之间转悠,当初在儒家学宫的那座碑林中便是如此,如今在临渊学宫的碑林中亦然。
看一看那些出自各家读书人的手笔,虽然不一定与儒门的说法一样,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驰,但这不妨碍这位儒门最大的读书人对人间才气的赞叹,
繁花似锦,百舸争流是好事,只要读书人能做到心性纯良,那么只是认知上的差别,其实并不影响什么。这一块块碑文,都是人间传承无数年积攒下来的家底气运,是当之无愧的好东西。
道祖如今走到哪里都是靠两条腿了,他座下那位青牛神兽从当初跟着楚元宵进了云梦泽之后,到现在都没有出来,但一身青袍的老道士对此并不在意。
以前他走到哪里都是骑在青牛的背上,有时候是吹笛的牧童形象,有时候是手捧书卷的读书人,也有时候是昏昏欲睡的耄耋老人,但无论在哪里,好像都是一人一牛的卖相。
但如今没有了座下青牛,这位道门祖师爷也同样还是能甘之如饴,一点都没觉得老牛离家出走有什么问题,平心静气不疾不徐也不催,任那个多年老伙计高兴就好。
此刻,道祖就坐在那位闭目打坐的佛祖对面,笑眯眯看着老和尚念经,一声声自带韵律的佛经念诵传入耳中,身周则是一朵朵莲花在旋转往复,看起来像是佛道融合,又像是佛道斗法。
佛祖从进入碑林之后,分别与至圣先师和道祖见了礼,然后就盘腿坐在了诸子论道之地的某张蒲团上,闭目念经,朗朗上口,朵朵金莲从老和尚身侧生发,然后扶摇直上入云海,染得漫天云霞金光灿璨,气象万千。
今日是这三位祖师爷在十万大山外见了一面之后,第二次重新聚首。过往无数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一次的场景,在最近短短几年间已经发生了两遍。
北海之战落幕,礼官洲那边的大战也彻底结束的这一刻,坐在论道之地笑眯眯看佛祖念经的道祖,终于转过头看了眼那个在碑林中转悠的老书生,笑道:“你那门下徒重孙都已经打了两架了,你这当祖师爷的还打算在这里闲逛多久?”
这三位十二境对人间的理解和认知,超过了人间的所有人,对于他们而言,九洲四海发生的所有事,大概都不需要他们亲自去看,就能很容易知晓前因后果,历历在目。
只不过对于这三位而言,人间有些事都是他们自己该经历的劫数,所以既没有强行插手的必要,也没有必须要改换的说法,所有事只要不直接涉及天幕之下整个人间的安危,那就都是人间该有的轮回。
这轮回二字,包括了绵延数年至今的人间大战,也包括了不止人族在内的人间各族纷争。
今日三人聚首在临渊学宫,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帮他们那些打架的后辈们掠阵,防范他们在战场上一招不慎,直接放了神族降临人间,毕竟那才是人间真正的祸患。
当初在盐官镇,放任剑灵摩羯被墨千秋带离九洲去往酆都是三教的默许,后来的很多事包括墨千秋扔了很多分身,在九洲四海人魔鬼妖各族之中,其实都在这三位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他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看见了当作没看见,有些没看见的也不去细究,其实就都算是默许。
时势造英雄一类的说法在人间有很多种,世上劫难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就必然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这在万年前被验证过了。
所以这三位在某种时候放任某些事发生,就是相信会有那个该出现的人出现,而他们这些人间镇守者只需要在该帮忙的时候帮一把就可以了。
至圣先师听着道祖的问话,笑呵呵从碑林中走出来,缓步走到了两位老友盘坐的那片论道之地,也找了一张蒲团坐下来,这才笑道:“后辈们争气一些,自然就省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太费心,这是天大的好事,又何必非要劳心劳力一定插手嘛?”
道祖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又转头看了眼还在闭目念经的老和尚,笑道:“大师天天念经,听着就挺能让人平心静气,也不知道贫道有没有机会去灵山好好住上个三年五载,与各位佛门大德讨教一番佛法?”
佛祖被如此一问,诵经声才终于有所停歇,缓缓睁眼看了眼对面的老道士,缓缓道:“佛门空空,万法皆空,道祖驾临,空亦是空。”
老道士似乎对老和尚的这个说法很感兴趣,说话前还看了眼老书生,随后才笑道:“那不如咱们都动动手,把你们灵山,我们昆仑墟,还有儒门那座文庙全部都搬到一起,看看能不能论出来些新说法?”
“阿弥陀佛。”
佛祖双手合十佛唱一声,随后转头看了眼北方的天幕,数十万里之外就是那座龙脉聚首之地的云龙山,有个年轻人正在盘旋的山道上缓缓递拳上山,一拳又一拳,拳罡炙盛,力透千钧,距离真正的山巅几乎只在一步之遥。
“若是有缘,你我三人都能看到最后的结局的话,老衲请二位施主灵山一住,自然不在话下。”
至圣先师听着这两位老友在这里混着闲聊的打机锋,不由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站起身来看了眼礼官洲的方向,那里有个年轻人正站在某处山巅,面无表情看着一个小姑娘与他的哥哥说话。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路要走,但开天门这样的事,过了万年到如今,也该到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为人间先探一探路的时候了。”
道祖听着至圣先师如此说,笑着抬头看了眼天幕,那只海碗背后,正有无数双冷冰冰的眼眸正在看着人间。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由贫道先来打个前站?”
……
——
中土神洲,临渊学宫。
三教祖师爷们很多年都没有亲自降临过这座诸子共议之地,但今日却成了最近千年来的第一次例外。
偌大的碑林,今日却有些冷清,因为那一帮坐而论道的各家圣人都已经乖乖出了碑林的院门,将整座论道之地留给了站在人间最顶峰的三位十二境。
至圣先师似乎每每到了碑林这样的地方,就很爱在一块块石碑之间转悠,当初在儒家学宫的那座碑林中便是如此,如今在临渊学宫的碑林中亦然。
看一看那些出自各家读书人的手笔,虽然不一定与儒门的说法一样,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驰,但这不妨碍这位儒门最大的读书人对人间才气的赞叹,
繁花似锦,百舸争流是好事,只要读书人能做到心性纯良,那么只是认知上的差别,其实并不影响什么。这一块块碑文,都是人间传承无数年积攒下来的家底气运,是当之无愧的好东西。
道祖如今走到哪里都是靠两条腿了,他座下那位青牛神兽从当初跟着楚元宵进了云梦泽之后,到现在都没有出来,但一身青袍的老道士对此并不在意。
以前他走到哪里都是骑在青牛的背上,有时候是吹笛的牧童形象,有时候是手捧书卷的读书人,也有时候是昏昏欲睡的耄耋老人,但无论在哪里,好像都是一人一牛的卖相。
但如今没有了座下青牛,这位道门祖师爷也同样还是能甘之如饴,一点都没觉得老牛离家出走有什么问题,平心静气不疾不徐也不催,任那个多年老伙计高兴就好。
此刻,道祖就坐在那位闭目打坐的佛祖对面,笑眯眯看着老和尚念经,一声声自带韵律的佛经念诵传入耳中,身周则是一朵朵莲花在旋转往复,看起来像是佛道融合,又像是佛道斗法。
佛祖从进入碑林之后,分别与至圣先师和道祖见了礼,然后就盘腿坐在了诸子论道之地的某张蒲团上,闭目念经,朗朗上口,朵朵金莲从老和尚身侧生发,然后扶摇直上入云海,染得漫天云霞金光灿璨,气象万千。
今日是这三位祖师爷在十万大山外见了一面之后,第二次重新聚首。过往无数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一次的场景,在最近短短几年间已经发生了两遍。
北海之战落幕,礼官洲那边的大战也彻底结束的这一刻,坐在论道之地笑眯眯看佛祖念经的道祖,终于转过头看了眼那个在碑林中转悠的老书生,笑道:“你那门下徒重孙都已经打了两架了,你这当祖师爷的还打算在这里闲逛多久?”
这三位十二境对人间的理解和认知,超过了人间的所有人,对于他们而言,九洲四海发生的所有事,大概都不需要他们亲自去看,就能很容易知晓前因后果,历历在目。
只不过对于这三位而言,人间有些事都是他们自己该经历的劫数,所以既没有强行插手的必要,也没有必须要改换的说法,所有事只要不直接涉及天幕之下整个人间的安危,那就都是人间该有的轮回。
这轮回二字,包括了绵延数年至今的人间大战,也包括了不止人族在内的人间各族纷争。
今日三人聚首在临渊学宫,最重要的目的自然是帮他们那些打架的后辈们掠阵,防范他们在战场上一招不慎,直接放了神族降临人间,毕竟那才是人间真正的祸患。
当初在盐官镇,放任剑灵摩羯被墨千秋带离九洲去往酆都是三教的默许,后来的很多事包括墨千秋扔了很多分身,在九洲四海人魔鬼妖各族之中,其实都在这三位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他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看见了当作没看见,有些没看见的也不去细究,其实就都算是默许。
时势造英雄一类的说法在人间有很多种,世上劫难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就必然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这在万年前被验证过了。
所以这三位在某种时候放任某些事发生,就是相信会有那个该出现的人出现,而他们这些人间镇守者只需要在该帮忙的时候帮一把就可以了。
至圣先师听着道祖的问话,笑呵呵从碑林中走出来,缓步走到了两位老友盘坐的那片论道之地,也找了一张蒲团坐下来,这才笑道:“后辈们争气一些,自然就省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太费心,这是天大的好事,又何必非要劳心劳力一定插手嘛?”
道祖闻言笑着点了点头,又转头看了眼还在闭目念经的老和尚,笑道:“大师天天念经,听着就挺能让人平心静气,也不知道贫道有没有机会去灵山好好住上个三年五载,与各位佛门大德讨教一番佛法?”
佛祖被如此一问,诵经声才终于有所停歇,缓缓睁眼看了眼对面的老道士,缓缓道:“佛门空空,万法皆空,道祖驾临,空亦是空。”
老道士似乎对老和尚的这个说法很感兴趣,说话前还看了眼老书生,随后才笑道:“那不如咱们都动动手,把你们灵山,我们昆仑墟,还有儒门那座文庙全部都搬到一起,看看能不能论出来些新说法?”
“阿弥陀佛。”
佛祖双手合十佛唱一声,随后转头看了眼北方的天幕,数十万里之外就是那座龙脉聚首之地的云龙山,有个年轻人正在盘旋的山道上缓缓递拳上山,一拳又一拳,拳罡炙盛,力透千钧,距离真正的山巅几乎只在一步之遥。
“若是有缘,你我三人都能看到最后的结局的话,老衲请二位施主灵山一住,自然不在话下。”
至圣先师听着这两位老友在这里混着闲聊的打机锋,不由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站起身来看了眼礼官洲的方向,那里有个年轻人正站在某处山巅,面无表情看着一个小姑娘与他的哥哥说话。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路要走,但开天门这样的事,过了万年到如今,也该到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为人间先探一探路的时候了。”
道祖听着至圣先师如此说,笑着抬头看了眼天幕,那只海碗背后,正有无数双冷冰冰的眼眸正在看着人间。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由贫道先来打个前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