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二九三章 英国人的谋划(第2页)

“在没有得到舰队的支援前,我认为应该试着与他们接触,至少要将我们的人给赎回来。”赫伯说道。

船队损失了还能挽回,但是那么多水军的官兵,他们中很多还是贵族子弟,要是不能将他们给捞回来,国内的那些人会放过自己吗?

“谈判?你是说让我们大英帝国向1个小小的东方势力低头吗?”文翰咆哮道。

他原本是1个绅士,但是现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概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接连遭受失败,而每1次似乎都很这个势力有关。

国内的人这次估计不会再容忍自己留在东方了,除非他现在能够做成1件大事。

这个时候坐在1旁的包令开口说道:“总督阁下,我觉得赫伯将军的建议未必不可,您想,现在他们控制了台湾海峡,那我们到上海的贸易怎么办?难道我们要退回到1840年战争之前的样子,只能在广州贸易?您要知道广州港这些年的出货量太少了,根本就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要是继续跟这个势力作战,那么我们经营的上海租界怎么办?那里可是有我们接近1半的商业利益。”

此时上海的茶叶出口占据中国茶叶出口的2分之1,丝绸出口占据了3分之2,瓷器的出口占据了3分之1。另外这里还是英国倾销鸦片的重要据点。

包令在东方已经呆了十几年,他是1个中国通。

“总督阁下,现在清国的长江流域也被另外1股势力占据了,他们自称太平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也信奉上帝。”

“我们为什么要单单跟清国的官府1方合作呢?南方的这些叛乱组织,他们控制着中国南方最富庶的地区,我认为我们可以与他们多接触1些,想必他们要跟清国官府作战也需要外部的支持。”

文翰明白了包令的意思,那就是在清国采取均衡策略,将以武力干涉,改为外交干涉。

充分利用好清国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大英帝国也许不需要1兵1卒就能够获取大量的利益。

“包令先生的提议很好,如果国内要我离开这里,我会推荐您担任东方的负责人。”

包令比文翰要大十岁,文翰到东方之后,身为广州领事的包令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在他内心的深处是非常感激包令的。

而包令的儿子也在东方,是1家洋行的老板,很显然包令家族是要立足东方发展的。

那么在自己失事的情况下,他不介意推包令1把,包令是1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如何给文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