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五七八章 永州之野稻花香(第2页)

  这支队伍是以收编的太平军作为骨干建立起来的。

  虽然才训练了两个月时间,但是已经有强军的气势了。

  曾立昌这个人带兵能力不错。

  确实如同林凤祥所说的那样沉稳持重。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本来董良担心这支军队半路出家,军纪可能会有问题。

  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太平军的军纪堪忧,是因为他们没有统一的成文军规。

  军队的军纪全看统兵的将领到底是否重视。

  但是护卫军走的是正规化、标准化的路线,从征兵到训练,再到作战都有明确的规定。

  护卫军每天除了训练,还要花一定的时间用来学习。

  士兵们要学习军规、学习操典,学习作战手册,在此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认字。

  所以护卫军每个纵队都有一个训导主任,在纵队中仅次于司令、参谋长,比副司令的级别还要高。

  他统管全军的文化、思想教育,核算上报军功奖惩。下面的大队、中队训导员都归他直接管理。

  而中队和大队的训导员就具体负责这几项工作。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他将鱼收了回来,撕掉上方烤焦的鳞片,露出了里面鲜嫩多汁的鱼肉。

  调料中的辣味、咸味、香味已经完全与白嫩的鱼肉混合在一起。

  “元首说的是英国人吧,想必我们打穿西南之后,英国人与沙俄的战争应该也要结束了。”赵烈文说道。

  董良点了点头,在护卫军中,只有赵烈文的战略眼光能够跟的上他的思路。

  “是啊,沙俄虽然很大,但是毕竟是一个农业国,一个农业国与工业国对抗。就像是一台手工织布机与一台机械动力织布机比赛织布一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董良打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比方。

  “惠甫,你知道英国人的软肋是哪里?”董良问道。

  “应该是印度地区吧,不是说印度是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吗?”

  董良点头道:“是的,就是印度地区。印度地区,有人口、有资源、有市场,英国的工业发展得这么快就是依赖印度殖民地的不断输血。”

  印度地区对英国这么重要,自然也就是他们的软肋之所在。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在另外一个时空,一战时的德国就搞出一个远征印度的计划。

  他们知道只要印度乱了,英国人也就完蛋了。

  这个计划鲜为人知,但是确实存在,1914年,有将近八千海外锡克人被德国人忽悠回印度参加圣战。

  德国人还搞了艘叫“拜恩号”的大船开往东方,上面有50万把左轮手枪,10万支步枪,两部无线电台,不过这艘船被开战之后突然反水的意大利人给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