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六〇九章 动员能力(第3页)

  盐区这里地广人稀,董良准备在这里搞大农业生产,每家都能够分到上百亩土地。这些人在家乡也大都是佃农,现在能够分到土地,谁还愿意回去啊。

  一群白鹭跟在大型拖拉机的后面,抢食被翻出来的蚯蚓。它们扑闪着翅膀,成群结队,煞是壮观。

  “好了,上去干活。”董叔友高呼一声,举着铁锨向前走去。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巨大的推土机加足马力,发出了嗡嗡的轰鸣声。

  推土机走过之后,土地就变得平整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在田地上修田垄,挖掘排水道。

  修田垄是为了让新开垦的农田在雨天能够积水,让土壤中多余的盐分充分溶解,然后再将水给排掉,盐分也就被带走。这是治碱常用的办法,这个时候的百姓自己都知道。

  有了眼前的这些大家伙,众人干活非常卖力,一天时间他们就能够整理出几百亩土地,一个大队差不多有一百多户人家,可以耕种上万亩土地。

  只要十几天时间就能够整理好一个大队的土地。

  这些生产队员在整理好自家的土地之后就要去出河工,他们的新地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够先种植一季耐碱作物。

  出河工可以赚钱,这是他们养家的主要方式,华族也不会白白养活这些流民。

  此时通榆河的工地上,已经是人山人海,沿着河道从南向北看不到边。这些都是已经整理好自己土地的流民,又或者是完成了秋收的农民。

  他们一个个挑着篓子,沿着河堤上临时挖出的之字形小路向上走。

  在河道中有一艘钢铁建造的挖泥船,蒸汽动力,个头不是很大,采用平底,方形结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船上有一根几十米长的吊臂,一根粗壮的铁索连着依靠重力开合的抓斗。这个抓斗采用生铁铸造,那厚重的外形看起来估计要有一吨重。

  挖泥船将河道中的烂泥抓到斜坡的半腰上,然后民夫会一拥而上,将这些泥巴继续向上运到堤坝上去。

  一台机器,需要上百人配合,这样挖河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将水都给排干。运河的开建并非是在平地上挖出来,而是会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一些天然河道,进行挖深、拓宽。这样就难免有积水。

  积水在河道的中间,正好让挖泥船漂在上面。百姓只要到河堤的中腰,将挖泥船挖出的泥土给运到更高的地方,这样就不需要下水。如此,效率自然更高。

  机器与人之间的接力,在当前已经算是领先的科技。华族总是非常积极地将一些新技术给落实到应用当中。

  因为董良明白,再好的技术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在华族的很多地方,还能够看到运输物资的民夫,他们赶着马车,在泥泞的土陆上艰难地赶路,只为了将手中的物资送到前线去。

  几乎每一个生产大队都在宣传支援前线的战争。华族是第一个将管理权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政权。

  这次北伐的规模比华族以往发动的任何一场战争规模都要大,也是检验华族动员能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