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一一二章 胆子大了(第2页)

  苏达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承包责任制还是集体农庄,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而苏达想要去探索的所谓制度,也许根本就是次要的东西。

  想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恰恰是将百姓给放在心中。

  解决了牛大力的事情,苏达开始给南京城写信。

  要是普通的官员能够给内阁上书就已经是非常厉害。

  像苏达这样能够直接给元首写信的基层官员可是凤毛麟角。

  董良最近烦心的事情不少。

  之前华族专注于消除外部的矛盾,大部分人的眼睛都在向外看,忽略了内部的问题。

  又或者说,董良实际上是准备将这些问题留着以后再解决。

  今年春天,沙俄暂停了新的攻势,华族也没有主动出击,双方就在哈萨克草原上还有零星的冲突,实际上也都是双方的仆从兵在作战。

  华族和沙俄都非常默契地没有增派正规军参战。

  华族的使者秘密抵达了奥伦堡,虽然没有达成停战的协议,但是双方形成了口头上的默契。那就是双方暂时不扩大战争的规模。

  俾斯麦的斡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普鲁士与沙俄之间的往来一向密切。相比于华族的使者,沙俄更愿意相信这位普鲁士外交大臣的。

  华族主要保证在北线不主动出击,草原军团不越过西萨彦岭,北境军团不越过剑水,不主动进攻西西伯利亚地区。

  在哈萨克草原方向,双方都不再增加兵力。

  不过双方都将视线投到了中亚三国——布哈拉、希瓦和浩罕汗国。

  一场位于中亚地区的代理人战争即将打响。

  这个稍后再做叙述。

  总之大规模的战争暂时结束了,华族的西北铁路依然在延伸,从西安到迪化的火车络绎不绝,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输送过去,铁路从迪化向西出阿拉山口。

  这条铁路将一直修建到夷播海的北侧,然后转而向南,沿着湖的西岸一直向南延伸,经过楚河流域的碎叶城,最终将插入中亚地区。

  在董良的长远规划中,这条铁路将延伸到波斯和奥斯曼帝国,最终修建到欧洲去。

  这个长远规划要想实现将非常困难,此时的波斯帝国对华族没有什么敌意,但是他们非常保守,要想将铁路修到波斯也非常困难。

  至于奥斯曼帝国,他们还以为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骨子里更加亲近英法。

  中亚三国现在也在摇摆不定。

  大问题没有,小麻烦倒是一大堆。

  也就是在晚上的时候,董良才能够清静一些,不过这个时候他通常都会处理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

  比如见含香。

  “泉州的事情查清楚了吗?”元首书房之中,弥漫着含香身上的香味儿。也许是相处得久了,董良已经开始对这种香味免疫。

  “查清楚了,不过这事情估计要由您出面处理,牵扯有些大哦。”

  董良接到了刘峰良的报告之后非常重视,他原本就准备将华族政府内部的问题好好梳理一下,正愁着从哪里下手呢。

  刘峰良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他非常清楚刘峰良的为人,他的做事风格一向严谨,绝对不会信口开河。

  “能有多大,难道会动了我华族的根基吗?”董良道。

  “好吧,那我可就说了。”含香在边上没人的时候,就喜欢这么跟董良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