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六章 澳洲战局(第2页)
他们其实是华族的喉舌,通过他们董良可以将自己的意志灌输给普通百姓。
作为1个领袖,他希望华族百姓生活得更好。不过每个个体都有差异。
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统治对象按照1定的模式去运转。
可以将国家看作是1个机器,这个机器应该按照制定好的流程运转。否则就会出现故障。而元首就是驾驶控制这台机器的。
他自然是希望这台机器运转顺畅。但是人不是冰冷的0件,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
这种个性会给统治带来困难。就像工厂中搞标准化1样,每1个0件都1模1样才好替换。
统治者总是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更加的同质化,这就需要宣传手段。
因为人总是会被自己所看到或者听到的东西所影响。
哪怕是谎言,被说了千百遍之后也会变成真理。
所以现代国家必须要控制舆论。
只是在十9世纪,1个国家可以控制的舆论手段不多,在中国的古代王朝,官府通过读书人掌控舆论。
现在的政府可以通过报纸掌控舆论,只是报纸的受众有限。
华族现在的手段就多了。读书人、报纸、电影以及即将出现的广播都将是政府的宣传手段。
所以华族上下现在是空前的团结。他们始终都相信在董良的带领下,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华族也会越来越强大。这种信任已经上升到了迷信的程度。
董良还准备在收音机的技术成熟之后就给每个村的村公所配1个收音机。
然后通过实物宣传让普通百姓愿意出钱去买收音机,1个新产业必须要有大量的消费去刺激其发展,光靠政府的重视是没有用的。所以普通人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购买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原生动力。
比如将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宣传为结婚的3大件。华族的百姓乐于接受这样的推广方式。
董良接见演员,给他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在很多老学究看来是宠信伶人,是昏庸的表现。
不过华族的高层却有共识,他们知道元首做每1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制度上的细节只能算是配料,主餐还是国家的安全形势,这就需要军队的维护。
前线的将士浴血拼杀,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才换回后方的安定局面。
现在的华族虽然断绝了印度洋航线,但是华族的商船还是可以活跃在太平洋的沿岸,向西也可以通到孟加拉湾,向东穿过麦哲伦海峡到南美洲的东海岸。
新南威尔士,悉尼港外战船云集,私掠舰队担任主力,4家殖产公司的武装商船云集。
看起来鳞次栉比,浩浩荡荡,场面宏大。
为了增加登6的火力,4家公司还将1些商船上加装了6军野战炮临时用来参与战斗任务。
不同于次大6和北美战区,澳洲战区的决战提前开始了。
经过私掠舰队几个月的封锁,澳洲沿岸已经没有什么战船。
大英帝国因为缺少补给,只能派遣1些风帆战舰过来,其战斗力比私掠舰队的快速巡防舰差远了。
这样的战术下,大英帝国无疑是在做添油战术,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对澳洲的支援,将精力完全投入到次大6战场。
可怜这些被遣送到澳洲的流放犯,他们在岛上作威作福百年之久,几乎将岛上的土著灭种,现在他们自己也体会到绝望。
4支公司的保安团也从北、西、南3个方向将悉尼港给包围。
他们中的1支队5甚至从西海岸1直沿着海岸线行进了将近万里。
不过这样辛苦付出是有成效的,沿途0星的白人殖民者要么被他们消灭,要么被驱赶到了悉尼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