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六章 分赃大会2(第2页)
郭嵩焘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石达开所言非虚,太平国与廓尔喀人的矛盾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更大的混乱。而此时,石达开见郭嵩焘未作回应,场面一时陷入僵局,便端起桌上的茶水,轻抿一口,试图打破这略显尴
尬的沉默。
“这应该是金坛茅山的雀舌吧,好久都没有喝到了。”石达开嘴角上扬,夸赞起郭嵩焘这里特供的茶叶,借此转移话题,缓解气氛。
郭嵩焘微微一笑,心中明白石达开的用意。这茶叶的确是京城配发而来,与各类作战物资一同运抵此处,作为华族官员的一项特殊福利。
近些年来,由于欧洲贸易路线受阻,茶叶的海外销量大幅下滑,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陈得利想出了两条妙计:一是全力改进茶叶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让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从而扩大内需;二是将茶叶纳入官员福利以及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如此一来,华族的官员和士兵们每年便能消耗大量茶叶,为茶叶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主真的是好记性,想必国主还是在天京时期喝过这茶吧。”郭嵩焘目光敏锐,眼角露出一道精光,不动声色地回应着石达开,同时也听出了他话中的言外之意——大家同为汉人,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在此异乡应携手共进。
“是啊,当初从天京走得急,竟然都没有来得及多带一些。郭大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汉人,从小接受相同的教育,说着同样的语言,饮食习惯也如出一辙,在这里,咱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华族虽强大,但也没办法掌控整座次大陆,日后这里必将涌现上百个国家,北方的几个大势力已然成为潜在威胁,而我们太平国愿意成为这根定海神针,既能稳固华族在此地的影响力,又可为我们汉人开辟一片广阔的沃土。”
石达开顺着刚才的话题,趁热打铁,继续晓以利害,试图说服郭嵩焘支持太平国的立场。
郭嵩焘心中暗自权衡,一方面,他深知石达开所言有一定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太平国虽有自己的野心,但毕竟同为汉人,关键时刻或许真能成为华族的助力;另一方面,廓尔喀人在战争中出力颇多,他们索要出海口的诉求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能直接将其驳回,否则易引发新的矛盾。
思索良久,郭嵩焘终于开口:“这样吧,明天上午,我召集廓尔喀、孟加拉和贡榜王国,加上你们太平国一共四家,咱们开一个闭门会。如何?”
郭嵩焘心中已有盘算,他打算在会上巧妙地转移矛盾,让石达开提出对毕哈儿地区的土地要求,而自己作为中间人,为避免各国在毕哈儿地区的争执白热化,提议将沿河地区单独划出,设立一个新的势力范围。
同时,郭嵩焘还计划让太平国承诺修建一条穿越阿萨姆河谷、连接华族的铁路。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不仅能加强太平国与华族的联系,还可穿过西里古里地区,直抵廓尔喀境内,届时,廓尔喀王国便能借助铁路,便捷地通往华族的西南地区。
待华族西南的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后,他们甚至可以乘坐火车畅行无阻地抵达华族的任何角落,这可比乘船绕道马六甲海峡要快捷、安全得多。而石达开只需承诺为廓尔喀保留铁路上的通行权,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廓尔喀人的部分需求,又能化解眼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