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四章 北境战事(第3页)
只是孙队没有说明,这意味着此战的目标还会根据战事的情况做出调整,每一个战士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吃饱喝足之后,这支队伍再次出发。走在最前面的其实也不是一大队,而是莫罗带领土著组成的侦察分队。他们穿着土著的服装,伪装成猎人,几人一组在针叶林中穿梭。哪怕是暴露了也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这里本就生活着很多土著。
他们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在茂密的树林中若隐若现。要是遇到敌人则隐藏在暗处,只将情况悄悄告诉后面的一大队。
敌人要是走了就算了,要是挡在道上,则由一大队的人出手解决。这是为了保证处理干净,不放走一个敌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不容有丝毫差错。
托木斯克要塞,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加斯福尔德正在宽大的要塞上看向东方。他站在这里已经有半个时辰了,目光深邃而凝重,仿佛能穿透重重山脉和森林,看到远处的敌人。
副官走上前来将一件熊皮大衣给他披上,他摆了摆手道:“安德烈,你不觉得天气已经暖和了吗?那些躲在林子里的东方狐狸会不会出来呢?”
安德烈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上尉,长得高大帅气,身姿挺拔。只不过在加斯福尔德面前,他看起来有些拘谨,听到总督在问自己,安德烈停顿了一下才回答道:“总督,最近一段时间的报告上都没有提到华族人有异动。属下觉得他们会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南方,比如从东哈萨克草原,那个方向他们更容易获得补给。”
加斯福尔德叹了一口气,他也参加了伊犁会战。正是那场战斗让他见识了华族军队的强大,那些先进的武器、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斗志,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托木斯克之后,他将主要的精力都用来加固边疆区的各个要塞。托木斯克、巴尔瑙尔、新西伯利亚这些原本的城市都得到了加强,在剑河西岸,华族与沙俄之间的实控分界线上,加斯福尔德还建造了一连串的碉堡群,用以防守华族的进攻。
依托这些碉堡,沙俄人建立了一条密不透风的巡逻线路,每一个碉堡都像是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边界线上,守护着他们所谓的领土。加斯福尔德对副官的观点非常认可,不过他还是出于谨慎吩咐道:“电告各个据点,让他们不要掉以轻心,巡逻队要加强巡逻,留在后方的预备队,要能够做到随时出动。”
对敌人的正视,让加斯福尔德变得非常谨慎。帝国已经丢掉了远东和中西伯利亚,虽然都是一些蛮荒之地,比不上西西伯利亚平原富饶,但是那里的面积却非常广大,每
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帝国的荣耀与野心,他不能再让这片土地有任何闪失。
在这片广袤的北境大地上,华族突击队与沙俄军队的较量即将展开,他们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和信念,在这片寒冷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即将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改变战争的走向,而他们的命运,也将在这场战争中紧紧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