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四九章 最后谈判

 在华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科技发展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奔涌向前。 

 然而,曾经在科技领域扮演关键角色的董良,如今却渐渐退居幕后。 

 他对华族科技发展的直接贡献,已不如往昔那般显著,甚至很少再去干预科技前行的方向。毕竟,另一个世界的科技发展轨迹,也未必就是绝对正确的道路。 

 回顾人类的近代历史,那是一幅充满了无数抉择的画卷。 

 在科技发展的漫漫长路上,无数次面临着十字路口。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选择了另一条鲜有人问津的道路,点亮了另一支截然不同的科技树,最后人类反而能迎来更为璀璨的明天。但董良并非拥有未下先知能力的预言家,他不过是比旁人多了一段别样的经历罢了。 

 此时,在栖霞山下那座宏伟的总司大楼内,气氛凝重而热烈。 

 赵烈文与左季高的交谈正进行到关键处,还未结束,那边林文察的回复便已飞速传至。 

 林文察不愧是被尊称为华族战神的将领,他在军事战略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既然总司下定决心要打这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那么仅仅打下下游地区,实在有些局限。 

 不如将目标直接锁定为沙俄的东方三镇。一旦成功减除这三镇,草原军团的骑兵便如同挣脱牢笼的雄狮,再也不用憋屈地窝在萨彦岭移动的山区和草原。 

 从东方三镇出发,草原军团的骑兵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他们既能向西如疾风骤雨般威胁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又能向西南迅速突进,踏入水草丰美的哈萨克草原。 

 不得不说,林文察的这一思路,确实是从华族的核心利益出发,尽显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然而,如此一来,欧宗安那边的任务就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原本的主力作战变成了打配合。 

 不仅如此,还得让欧宗安那边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敌军过去。 

 毕竟,第九军所处的极寒之地,作战环境恶劣至极。交通运输条件极为糟糕,严重缺少重火力的支持,他们真的能够顶得住沙俄人疯狂的反击吗? 

 而且,要执行林文察这一宏伟的计划,那可绝非易事,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要成功拿下沙俄控制的东方三镇,经过严谨的军事评估,至少需要调动二十万兵力,如此一来,整个西北战区都得全面动员起来。 

 赵烈文深知此事重大,丝毫不敢有任何怠慢。在与左季高等一众军事要员反复商讨、权衡利弊之后,他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拍电报向董良汇报。 

 董良也知道军情十万火急,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回复同意了这一计划。 

 他的回复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次大陆的战事基本上已经停歇下来,原本用于此的一部分物资,便可以节省下来,转而投入到更为关键的西北战场。而在白沙瓦城,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此时所有的压力都如潮水般涌向了英国人。 

 留守总督理查德,一脸凝重地站在一座锡克帝国遗留下来的圆顶宫殿门前。这座宫殿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此时在它的门前,两队身着红色军上衣的士兵整齐列队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