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八二章 生死较量


  在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上,步兵倘若毫无防备,一日遭遇骑兵,往往会陷入劣势。

  而当面对经过新式装备改造的骑兵时,这种劣势便愈发凸显。

  华族的草原骑兵军团,早已今非昔比,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草原骑兵可比。

  军团中的每名骑兵皆配备了骑枪,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专业的骑炮兵以及大量的机枪。

  如此一来,骑兵作战不再仅仅依赖战马的冲刺,而是能够先用子弹与炮弹撕开敌人防线,继而由骑兵发起冲锋,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华族人在战术上的创新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值得一提的是,护卫军的将领们普遍较为年轻,他们思维活跃,能够迅速接受并运用这些新颖的战术。

  托木斯克北部的那场截击战,持续了漫长的数日之久。



  在最初双方激烈碰撞过后,战斗逐渐演变成了追逐战。

  一部分沙俄步兵慌不择路,逃窜至附近的村镇,并据守其中。

  对于这部分敌人,陈玉成仅留下少数骑兵对其进行监视,而将主力骑兵的重点放在追击那些四散奔逃的步兵身上。

  哪怕敌人逃进了茂密的树林,骑兵军团也绝不放过,紧追不舍。

  当然,尽管这三个沙俄步兵师已经严重减员,但毕竟仍有将近两万人。

  在完成追击战后,陈玉成还需耗费大量时间去围剿那些分散在各个村镇的沙俄军。这一系列行动,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华族人用骑兵对付对方的步兵,却又用步兵对付对方的骑兵。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兵种。

  因为护卫军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敌人被调动起来之后,战场就是由护卫军选择的。

  这也是运动战的一种模式。在运动中,消灭敌人,通过什么取得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在运动中,主动一方最容易占据地利的优势。



  而不同兵种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所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是天差地别的。

  与此同时,在卡尔梅克岭,一场同样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在悄然拉开帷幕。

  三团日夜兼程,紧赶慢赶,终于在敌人进入山谷之前成功占领了阵地。

  然而,邓涛并未给疲惫到极点的战士们丝毫休息的时间。

  因为他深知,此时大家全凭一股信念支撑,一日休息,这股么便会泄掉。

  这就如同跑长跑,当人疲惫到极限时,实际上就来到了一个临界点。只要再咬牙坚持一下,人体潜藏的巨大潜力便能被激发出来,反而不会再感觉到累。

  三团的战士们在军官的激励下,屏住一口么,投入到阵地的布置中。

  他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展开准备工作。一部分战士奔赴山谷,在各处小心翼翼地埋设炸药和地雷。

  这些地雷分为手动触发和被动触发两种类型,以应对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可控因素。

  另一部分战士则在山坡上精心布设阵地。由于山坡较为平缓,有些地方还需要增设障碍物,以此来阻挡沙俄人的骑兵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