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八六章 廉政风云2(第2页)

  正说着,莫永纲看到了一份疗休养的方案,不禁微微皱起眉头,问道:“小刘,我记得今年春天不是已经安排过一起功勋职工疗休养吗?怎么又要安排了,现在船厂区任务这么紧迫,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加油干呢。”

  刘洋快速扫了一眼文件,回答道:“这是高总安排的,他说上一次安排时不小心漏掉了一些人,这些人的工作表现同样非常出色,不能让他们寒心。”

  高嘉年是莫永纲得力的助手,管委会的诸多事务大多都是由他着手落实的。不仅如此,与其他工业区以及当地官府的沟通协调工作,也全靠高嘉年负责。

  莫永纲心里清楚,船厂区能够发展到如今这般规模,高嘉年功不可没。只可惜,高嘉年并非高技术出身,否则,以莫永纲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人才的看重,说不定真的会考虑让贤。

  毕竟,莫永纲自己已经评上了大匠师,内心一直渴望能像徐寿那样,待在京城的研究所,在那里,他能够接触到华族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可是,即使他走了,高嘉年也无法接替他的位置。因为华族有规定,工业区的负责人必须有科研背景。董良的初衷是不能让外行来指挥内行。

  “哦,那就这样吧。”在莫永纲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即便少了这几个参与疗休养的人,工厂的运转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于是,他不再多想,提笔在文件下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其实,莫永纲虽然是一名积极上进的科学家,但客观来说,他并非一名合格的行政官员。作为行政主官,最基本的能力便是要能够有效掌控下面的中层管理者,同时在高层决策中掌握绝对的话语权。然而,莫永纲虽并非整日呆坐在办公室,也经常深入基层,但每次下去,他所看到的,往往都是别人精心安排、想要让他看到的事情。

  程叔正,便是工厂里的一名先进代表。他虽依旧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但名声却在整个船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还曾进京见过元首,这份荣耀让他成为了厂子里的标志性人物。如今,程家已经搬进了一栋两层的独栋家属楼,周围住着的皆是船厂的中层以上官员。这栋房子,据说还是高嘉年特意为他安排的。当初拿房的时候,程叔正还曾推脱过,毕竟他只是一名木工,这样的房子对于他来说,显然超出了应有的标准。但无奈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实在太喜欢这栋房子,谁又能抗拒得住住大房子的诱惑呢?

  此刻,程叔正呆呆地望着墙上自己与元首的合影,眼神空洞,愣愣出神。妻子将做好的饭食端到桌子上,一份青椒炒猪头肉,一份炒空心菜,还有一份海带冬瓜汤。这样的饭菜,放在现在,已然是程家的家常便饭。可在过去,哪怕是过年,他们都很难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程叔正看了一眼泛着诱人油光的猪头肉片,又把目光移向穿着围裙的妻子。妻子如今也爱上了穿细布做的衣服,生活条件好了,人也富态了许多,皮肤竟比以前看起来还要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