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八三章 內患初显(第2页)

  徐寿略显尴尬地点了点头,无奈地说道:“新飞艇的创新点实在太多了,光是气囊材料的研发就耗费了我们大量的资金。原本我们想要寻找一种最为经济实惠的方案,可目前看来,想要找到既性能优良又成本低廉的材料,实在是难上加难。”

  欧洲人在建造飞艇气囊之初,采用的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牛肠作为内衬,保证气密性,外面再包上棉布进行加固。

  但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气囊,体积受到极大限制,难以满足大型飞艇的需求。

  华族人凭借着对橡胶的早期开发和应用,一开始便采用乳胶制作气囊,并在外面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包裹,解决了气囊的密封性和一定的强度问题。

  然而,要建造更大尺寸的气囊,就必须要有坚固结实的框架来固定这些气囊,同时吊舱也要连接在框架上,通过多点连接的方式,将吊舱的重量均匀分散。



  乳胶和棉布的使用都较为顺利,可最大的难题却出在了框架结构上。华族人先后实验了竹子和钢铁两种材料,竹子的承受力实在太弱,无法满足要求;而钢铁又过于沉重,会大大增加飞艇的整体重量,影响飞行性能。

  “你们现在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太贵了吗?”董良眉头微皱,凭借着对飞艇研发的持续关注,他一下子就问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早在1854年,法国科学家德维尔便通过钠还原naAlCl62络合盐的方法成功实现了铝金属的量产,并建立工厂进行生产。

  不过在当时,铝的价格极其昂贵,几乎等同于黄金。华族人凭借着迅猛发展的电力产业,率先改进了电解法,并在铜冶炼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如今,华族人已经成功完善了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方法制取金属铝的技术,具备了大规模生产铝的坚实基础。

  然而,铝这种新出现的金属,因其外表类似于银,闪耀着独特的光泽,深受许多华族人的喜爱,尤其是那些有钱人,更是热衷于购置铝制器皿。由于金银作为华族的货币储备,在民间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这就使得新生的铝制品大量流向了民间市场。

  这件事还是陈得利向董良汇报的,电解铝的工厂大多为国属工厂,效益颇为可观,陈得利自然免不了向董良邀功请赏。

  然而,董良听闻此事后,却并未感到丝毫喜悦。华族人发明了火药,却大多用于制造烟花爆竹,在娱乐方面发挥作用;发明了印刷术,却主要用来刊印四书五经,服务于传统的文化教育。

  新事物的诞生,本应优先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可华族人却总是习惯先满足自身的精神世界需求。董良不禁感慨,这或许就是民族文化底蕴过于深厚所带来的副作用吧。

  徐寿无奈地说道:“我们已经与电解铝厂进行过沟通,他们那边的供货实在太过紧张。而且给我们的价格已经比市场价格更为优惠了。”



  董良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我回头与商部沟通一下,将铝划为战略物资,优先供应给你们,让他们重新核算生产成本。”

  华族目前的电解铝工业主要集中在山西行省南部地区,那里拥有大规模的矾土矿,为铝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而且附近的水电和火电资源都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