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缘尽(第2页)

  眼前此景,将他历来的所有幻想摔成了齑粉。

  夏侯宇干咽了一口唾液,强压下胸口沸腾的苦意,拖着干哑的嗓音强行开口,“回娘娘的话,京城四处医馆业已建成。太医院择了四位太医前往坐堂授业,另首次考取入学名额的学生共计五十人,皆录入名册,还请娘娘过目。”

  自打先前孟嫣向陆昊之建言在京中设立医馆,由太医院掌管,定期派太医前往坐堂诊治,兼收徒授业。此一举,一则为京城百姓一解沉疴难医之苦;二来亦是为民间栽培得用的医者,以备疫病再发之用;第三更是孟嫣思及宫中太医虽各个出身杏林名门,却因终年值守宫中,少见各样病患,经验不足,将他们下放民间,以为历练之故。

  此外,还有一桩好处。

  大周自开朝至今,历经初代帝王的休养生息,民间现出了一批富商之家。这等人家广有资财,却并无显赫身份,往往希图王公贵族所用物事,以来装点门面,更热衷追捧宫中各类滋补丸药,视之为益寿延年的奇珍异宝,但有一方流出,往往引得民间趋之若鹜。孟嫣还记得,上辈子宫中曾发过一桩案子,太医院的两名学徒曾盗了十余瓶养身丸贩往民间贩卖,获利颇丰。

  此案不大不小,也算宫中常事,如何收场,孟嫣都已不大记得了。只是单单一瓶宫中常见的养身丸,便能在民间卖出百两银子的价格,却令孟嫣咋舌不已。这般简单的药方,她长日无聊时一天就能写出四五张来——横竖不过是滋补之物,倒也不妨碍什么。在于医者,这等万金油般的药方最上不得台面。然则,在孟嫣看来,若能以此盈利,既能拓宽财源,又不至伤民,更不会令宫中过于裁减用度,使得从上到下怨声载道,反倒不美。

  如此一举四得的举措,自是得了太后与皇帝赞许应允,孟嫣便颁了皇后懿旨,将此事交由太医院管辖。夏侯宇身为太医院院判,自是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