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欲攘外,先安内(第2页)

 

所以,徐州局势无论发展到什么地步,其余人或许都能降,但惟独陶谦断然没有投降曹操的可能。

 

一旦曹操开始围困下邳城,仅凭陶谦退守下邳城的残兵败将是守不了下邳城多少时日的。

 

因此,在刘备率军抵达下邳城后要求入城,陶谦是没办法拒绝也不敢拒绝。

 

只要刘备大军进了城,那么陶谦便是砧板上的鱼肉,仅剩的区别就是做得漂亮点还是难看点。

 

在李基看来,这一计只能说很有司马风格,且也是当下既简单又有成效的法子。

 

可不出李基的预料,在司马懿的话音刚落之际,刘备就摇头拒绝道。

 

“此番入徐州备所为的乃是大义,为的乃是庇护徐州百姓,而非是夺权。此计虽可见成效,但备不愿用之。”

 

顿时,司马懿的脸庞略显僵硬。

 

青春版司马懿既没有多少与刘备直接接触的机会,又还远没有那般通识人心。

 

在司马懿看来,即便刘备治政以及名声都是秉承“仁德”二字,但那仅是一个对外的口号罢了。

 

诺大的徐州摆在眼前,这等大好良机怎可拘泥于区区一个“仁德”的字?

徐州没了,那可就真没了;

 

仁德丢了,还能挣更多的地盘。

 

司马懿见状,下意识还觉得刘备是在故作姿态,接着劝说道。

 

“刘皇叔无须担心名声受损,只要做得隐秘些。”

 

“以陶恭祖的年纪又连遭败战,对外宣称其一蹶不振卧床不起,将徐州托付于刘皇叔,世人亦必然信服不疑。”

 

刘备听罢,哑然失笑。

 

“司马参谋,此事做得再漂亮,能瞒过世人,也是瞒不过有心人,无须再提此事了。”

 

若是刘备当真愿意夺陶谦的徐州,早就被李基所劝服了,又何至于此?

 

此事就连李基都说不动刘备,更别说是司马懿了。

 

只不过是刘备看在司马懿是李基的门生份上,方才如此耐心罢了。

 

而看着刘备如此坚决的语气,帐内一些不如何讲道义,对偷袭陶谦这个老东西的建言大为心动的将领,也灭了帮腔劝说一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