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勇气可嘉(加更)(第2页)

 且林邑国明显没有什么好的缝尸匠,仅仅是早早处理了一下。

 所以徐盛当即便让人找来了军中的缝尸匠,也好让顾均能够完完整整地入土为安。

 秦汉时期以来,军中皆喜爱以首级论军功。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久病成医,让军中向来不乏掌握优秀缝尸技术的士卒,以便于为自家的袍泽修补身体。

 等重新将顾均的身体修复过后,虞国对于徐盛大为感激之余,亦不禁是悲从中来地开口道。

 “吾尚有一个不情之请。”

 “虞府君但说无妨。”徐盛答道。

 虞国缓缓地开口道。

 “我这妻弟历来喜爱我汉家文化,只可惜生于日南郡,难有先生教导,故以他平日里就时时向往中原,希望有朝一日能一睹大汉的中原风光,所以不知能否请徐将军将他带往中原寻一繁华之地安葬?”

 “若如此能全顾使的一二分心愿,徐盛必定安排妥当。”

 顿了顿,徐盛接着开口道。

 “且关于顾使之事,盛亦会如实记载呈于主公面前,由主公亲自向朝廷请功,记于史书之上,让后人传唱纪念之。”

 “如此我便代妻弟谢过徐将军了。”虞国感激地说道。而在一侧旁听的孙策听罢,相对于顾均的身后事,孙策更关乎的是其他事,问道。

 “顾使可留下后人?”

 “有一子,已快十岁。”虞国答道。

 由于十余岁往往便会成亲,所以即便顾均看似二十余岁的年纪,有个十岁的儿子不是什么稀奇事。

 且这个年纪,也让孙策颇生几分感触。

 孙策犹记当年初遇老师,似乎自己也是这个年岁。

 当即,孙策略微犹豫过后,开口道。

 “若是虞府君相信我,可将顾使的幼子交给我照料。此前我曾听闻老师有意在各地寻觅天赋异禀的少年孩童亲自教导之,我准备将顾氏幼子推荐给老师。”

 “若是其能被老师所看重,他日……可就是国士侯门生的身份,足可保一生富贵无忧。”

 顿了顿,孙策不忘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