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看你如何挡我李子坤?(第2页)

“因此,淳于城纵使遇阻,亦当再发一师多造声势另取路径,如此既能为卫将军等奇兵掩护,亦能以兵力之长攻敌之短,使曹仁深感四处失火,不知该顾及何处。”

李基听罢,微微颔首。

诸葛亮之策,无疑是一道堂堂正正的王道之策。

既为攻城,也为攻心,奇正相合,又将兵力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了出来。

淳于城是阻碍北上治所都昌的必经之路不假,但这条必经之路却是需要加上“最短以及最适合”的行军路线这个前提条件。

若是不惜多绕路拉长战线,大可还能沿从北海郡往东的东莱郡再发一师,绕过都昌南侧以淳于城与汶水为中心的屏障,继而从侧翼攻取都昌城。

如此一来,曹仁必须得继续从捉襟见肘的兵力中继续分兵设法阻拦,这也将大大缓解其余偏师的压力。

而一旦都昌城被攻,淳于城即便依然坚守,意义也是不大,自然就不得不弃城退守都昌,以保治所都昌不失。

旋即,李基又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拱手答道。“弟子之见,惟有一个字……等!”

“孔明的分兵之计虽好,但却也是暗藏风险,倘若再往东莱郡分兵一部,老师手中所剩的兵力将不多,一旦发生了什么变数,便是想要设法弥补都是极难。”“因而,孔明之计看似稳妥中正,实则暗藏凶险,不宜用之。”

“当下,该以不变应万变,看似是曹仁在设法拖延时间,拖延到冬季我军不得不退兵,实则天时人和尽在老师之手,拖到冬季反倒更为有利。”

诸葛亮闻言,眉头微皱,道。

“一派胡言,一味等待,战机只会延误,而等不来良机。”

“倘若卫将军奇袭东朝津失败,又当如何等到曹操援军抵达,届时纵有天时相助,继续奋发重新开辟东莱郡的路线将更为困难。”

司马懿眯着眼反驳道。

“依我看,孔明之策才是影响北伐大业的隐患。”

“正是需顾忌偏师难有建功的可能,当下方才需要求稳等待,须知分兵越多,往往破绽便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