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是把你们培养成进士,才更有成就感啊

 虽然题很难。 

 不过在座的不是举人就是秀才,也不是人人都想不到破题之法。 

 陈显、童福山、许圭几人很快就冷静下来。 

 尤其是许圭,他虽只是个秀才,但只因为年幼,还未参加秋闱而已。 

 他灵光一闪,迅速在草纸上写下:“难道是... 

 王速出令,反其旌倪,止其重器,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止也...” 

 啥意思呢? 

 就是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和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 

 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明中后期,八股文最难的就是破题。 

 题一破,剩下的就好办了。 

 一旁的同窗呆滞的看着几人,心想他们不是胡蒙的吧? 

 但心念一动,哪怕是蒙也比交白卷强啊! 

 于是不管破没破题,也开始在卷子上胡诌。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到了交卷时间。 

 负责授课的除了请来的几个老先生外,就是以苏根生为主。 

 别小看苏根生只是个秀才,那是他不愿参加科考。 

 不是他不想求取功名,而是他深知一旦考中进士,就很难再留在二叔身边。 

 苏谨也曾多次劝他去考科举。 

 可别看苏根生脾气好,性子却拗得很,说不去就不去,坚持要留下来帮他。 

 最后苏谨也没了办法,索性由得他去了。 

 不过现在苏根生确实顶上了大用。 

 以苏谨的本事,他能看懂那些范文卷子就不错了,还指望他教人? 

 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但苏根生不一样。 

 当苏谨拿出那些资料和范文的时候,苏根生就呆了。 

 没用多久,他就迅速将所需资料都归拢好,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藏书阁和学生宿舍的资料书,就是苏根生整理印刷出来的。 

 看着学生们交上来的卷子,苏根生只是匆匆阅览了一遍,就皱起了眉头。 

 一个个连题都没破,堆砌的文藻再华丽有个屁用? 

 倒是这陈显、童福山、许圭几人的卷子,倒颇有几分可取之处。 

 看得出来,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只是匆匆一蹴而就,还来不及斟酌词句。 

 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也差的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