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京城,病了(第2页)

 但至少苏谨离京之前,门兵绝不敢如此光明正大的收受贿赂。 

 京城,到底怎么了? 

 就好像一夜之间,忽然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去,买份应天早报。” 

 “是,老爷。” 

 没过多久,马三从路过的报童手中要来一份早报:“啥?一钱银子?什么时候涨的价?” 

 报童看他穿的寒酸,不想理他:“你买不买,不买问那么多?” 

 “你这崽子,我...” 

 “行了,正事要紧!” 

 苏谨皱着眉打断,他经常打赏报童,尤其是在篮桥附近一带的。 

 可这个报童他压根不认得。 

 虽然离京两年,报社可能换了报童。 

 但报社有报社的规矩,就算是新来的报童,绝不会如此无礼,没有规矩。 

 看样子报社可能也出了问题。 

 强忍着怒火,苏谨接过早报。 

 这一看不要紧,越看越生气! 

 《应天早报》的内容,之前以务农常识、时政要闻、民间故事、连载的小说演义等为主要内容。 

 但这份应天早报,却不见便民的新闻,反而充斥着对朱允炆政绩的吹嘘。 

 即便不吹朱允炆,也是对六部大臣的吹捧。 

 至多再有一些‘鸿学大儒’的文章,用词佶屈聱牙,内容那就不是给百姓看的。 

 苏谨给了马三一个眼神,后者会意。 

 他给了报童几个铜板的赏钱后,果然报童态度好了许多。 

 苏谨沉着脸问他:“我来问你,这早报现在销量如何?” 

 报童一听就苦了脸:“自从涨价之后,现在哪还有人买啊? 

 除了朝廷、国子监和别的书院订购一些,剩下的全都成了废纸了。” 

 “涨价的事你们编纂就不管?” 

 “管什么呀?” 

 报童踢了一脚路边的石子:“总编纂早就换人了,现在早报归礼部管,原来的人早被赶走了。” 

 听到这里,苏谨心下了然。 

 没什么好问的,挥挥手赶走报童,继续看着手中的报纸。 

 虽然通篇都是庾词,但也能从中看出一些消息。 

 尤其是这一期的头版头条。 

 文章是京中有名的鸿学大儒张联生写的。 

 文章中的内容反复提及一个人,并为他造势——方孝儒。 

 最后更有许多大儒背书,希望朝廷召方孝儒再次出山,‘挽救’大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