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制衡的恩科(第2页)

 看看咱们的朱允炆,这位建文大帝是多么的宽仁慈厚,贪污的官员也不过是降职处理,甚至还能去修书,去国子监当祭酒。

 国子监是什么?

 那是整个大明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前世的清北。

 这就相当于派了个贪污犯去当清北的校长,想想就讽刺。

 “郭允道,朕命你全程监察会试一事,不得徇私舞弊,明白?”

 “臣,遵旨!”

 “杜泽,贡院监察一事交给你,可有问题?”

 “臣,肝脑涂地!”

 杜泽跪在地上,心中感叹吾皇宽仁,仍愿启用自己,

 只要这件差事办好,将来回到权利中心就不是难事。

 之所以这么安排,朱允炆有自己的考量。

 他当上这个皇帝也有两年多了,对于下面官员的心思,也能看出一二。

 无非就是为了争夺权利罢了。

 不过这些都是朱允炆愿意看到的。

 所谓的帝王之术,不就是让朝臣不要垄断朝堂,互相盯着吗?

 平衡各方势力,就是皇帝要做的事。

 此之谓——制衡。

 陈迪是方孝儒举荐上来的,郭允道是翟善的学生,至于这个杜泽,反而没什么归属,是个‘野党’。

 不过朱允炆正需要拉拢一些没有根脚的官员,好为自己做事。

 “至于这个出卷人...”

 当年朱允炆可是亲手偷过皇爷爷的试题,虽然最终失败,但他也十分清楚试题的重要。

 尤其是这个出题人。

 “朕以为,既然这次恩科是先生提出来的,一事不劳二主,不妨就由恩师来出题?”

 方孝儒也不推辞:“臣,谢陛下信任!”

 说完他直接起身面向百官:“为防试题泄出,吾即日起搬入东宫暂居,谢绝一切往来,直至登榜结束。”

 百官抱拳拱手:“先生高义。”

 若是以往,百官可能会想办法去弄试题,或者在贡院想办法动动手脚。

 可这次他们几乎没这个心思。

 是他们的人品变得高洁了?

 扯呢。

 这还要归功于方孝儒提出的《保举法》。

 保举法说白了就是唐朝的投行卷和宋朝的荐举制,说白了就是让官员自行推举官员。

 那还有说的?

 这各家还不赶紧把自己家的人往朝廷里塞?

 仅仅一年时间,搞得官位都有些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