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制定规则的大明(第2页)

 但随即,姚广孝亦有疑问:“可是时日长了,总有人会有办法制伪、走私吧?”

 “走私是很难禁绝的。”

 这一点苏谨大方承认:“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培养这些海商的‘输出习惯’。”

 “输出习惯?”

 “不错。”

 苏谨点点头:“短日内,他们很难制伪,咱们要做的,就是抓紧这段时间,培养他们缴税、出货的习惯。”

 “同时,在海上也要大力查抄走私船只,杀一儆百!”

 “这样一来,只要让他们习惯了从市舶司走货、缴税,能踏踏实实把钱赚了,谁又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

 “别忘了,现在走一船货,至少都有十倍的利润!缴纳一点税款又算什么?”

 朱棣闻言点头:“嗯,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有些话苏谨没有说。

 市舶司收税的职能,只是最初形态。

 随着开海兴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货走在海上。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丝绸也好、瓷器茶叶也罢,利润都会大幅降低。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民间作坊兴盛,已有工业革命的趋势。

 将来越来越多的货物会开始积压,进而贬值。

 不过那又如何?

 只要大明比别人走快一步,完成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就能更快发展。

 只要保证货物的超前性,就能稳压别人一头,继而形成贸易顺差。

 苏谨都能预想到,到了那么一天,一旦有国家敢来撩大明的虎须,大明都不需要动用军队。

 只要把货物向他们一倾销...

 哦豁,世界末日哦~~

 而苏谨要做的,就是在离开之前,保证大明能走在别人前面,做那风

口的浪潮儿!

 “当然,一味的罚也是不行的。”

 苏谨忽然想起什么:“不妨先拿江浙一带做个试点,

 凡是积极纳税的,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回船的,予以奖励,比方说免部分税收,或者优先拿货。”

 “嗯,这个办法好。”

 一法通百法通,朱棣都能想到,苏州商人举着银票争先纳税的场景...

 嗯,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