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阅卷东华楼(第2页)

 因为开头两天,一楼阅卷官初阅才刚刚开始,阅卷基数有限,五等评定还不能准确界定。

 到了阅卷第三日,已有近半试卷经过初阅,阅卷评等的界定也明确下来。

 十三年前,有魁天下之志,重新入京赶考,竟然摘得嘉昭元年状元魁首。

 其学识卓绝,治学有成,为士林推崇,而两次进士及第,更被传为学人佳话。

 礼部南院,东华楼,取东华唱名之意,是雍州会试、乡试的阅卷之地。

 本次雍州恩科乡试评卷已进行三日,东华楼一层有二十位阅卷官,正在对两千余份乡试试卷,进行逐份评阅筛选。

 主要原因是他曾两次进士及第,在整个大周的读书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从中午开始,陆续有被评定为典雅、精结的一二等试卷,被送到二楼郑俨官廨中复核。

 一是进入乡试,所有考卷在阅卷之前,都已经过重新誊抄糊名,只能从序号辨认,根本不知试卷主人名字,想要作弊也无从下手。

 而被评为典雅、精结等级的卷子,也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可能。

 郑俨是两次进士及第的状元之才,天下闻名的大儒,目光如炬,哪个敢在他面前耍花招,岂不是班门弄斧。

 只是郑俨一口气看了数十份卷子,不禁眉头大皱,除少数几份能入眼,大多数和他心目的典雅、精结之流,差相仿佛。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正常的乡试本要等到明年八月。

 而此处恩科五月开考,朝廷只是提前了两月发布诏令,大多学子都存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多半也是将恩科作为正科的热身。

 所以表现出来的水平自然要打些折扣,毕竟很少人能像贾琮那样,因先生柳静庵料定先机,在这半年来如此充分的苦读揣摩。

 特别是三试,又出了那道刁钻尖锐的策论正题,击中了很多考生的软肋。

 就这一篇策论,有人虚张旷语,有人言辞空洞,少数写得四平八稳的,又是毫无新意,看得郑俨大摇其头。

 就在郑俨有些失望的放下手头一份试卷,突然隐约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骚动。

 似乎有许多人跑动的声音,像是被暴风骤雨掠过一般,动静越来越大,还听到情绪激动的吟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