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雨幕茶糜香(第2页)
在贾琮出宫第二天,这三道圣旨在当日早朝宣诏,没用多久时间,三道圣旨的内容朝堂内外皆知。
特命工部火器司监正贾琮,入金陵组建陪都火器司分部,主导江南火器整训,寻访西夷格物名士,培植新学交流勾兑。
而在这三道圣旨之后,其他发生神京城的细枝末节之事,会被人注意到的,其中可能性就更低了。
第二、第三道圣旨所谕,事项皆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在神京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我的宝玉都快过舞象之年,到如今竟还不能进学,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因此,火器司事务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很强,几乎不和其他司衙发生交集。
贾琮在乾阳宫与嘉昭帝、顾延魁、韦观繇等人,就金陵之事奏对商议许久,期间涉及许多谨慎布置,自然不好对人言。
这样的一道圣旨,便是想引其他人瞩目,或者让他们联想到其他什么东西,似乎都不怎么容易。
可愣是被贾琮拒之门外,连面都不见,结果一个史家子弟,因酷刑死在锦衣卫大狱,另外一個也被定罪发配。
只是在以后的几天,宫中依次颁发了数道圣旨。
黛玉见贾琮从辽东回来,不过两月时间,就又要南下金陵公干,心中有些黯然难舍,迎春和探春等也都闷闷不乐。
自从那日贾琮出宫之后,除了顾延魁和韦观繇,无人知道当日贾琮和嘉昭帝,关于稽查金陵要案的奏对内容。
而各官衙不时有中下层官员,收到礼部选调公文,隔三岔五的启程,向着南方那座大周龙兴之都,奔赴他们仕途的新里程。
火器司监正贾琮,接到组建陪都火器司分部的圣旨,忙着筛选火器司南下人员,进行各种临行准备。
与其他奔赴金陵履新的官员相比,他倒是显得不紧不慢,因为圣旨未定明确南下日期,只有妥善相机等谕示,所以行程并不紧急。
在那些暗涌的波涛之下,这些让人难以辨识的潜流,他们奔流的方向,都是千里之外有虎踞龙盘之名的古城。
……
宁荣街,伯爵府,贾琮院。
夏日风雨交织淅沥,飞檐翘角之下,青黛色的筒瓦上,雨水千丝万缕流挂成帘幕,落在阶下青石,飞花溅玉般砸碎。
空气中飘荡着,夏日宜人的清凉。
书房之中,英莲俏脸娇美动人,眉头胭脂点红,璀璨夺目,正细心研磨古墨,歪着头看贾琮正在挥毫疾书。
那位甄三姑娘走的时候,请迎春帮着向贾琮求字,贾琮并没见过这位女子,不过迎春已应承,他自然不会让自己二姐落空。
他提笔写下开头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突然想起迎春说过,那甄三姑娘是个极出色的,虽是闺阁女子,却有卓然巾帼之气,气度举止很有些不凡。
而且她还特意和迎春说过,她独爱贾琮这首临江仙。
本来那日甄家太太,还想见一见贾琮,遇上那日他正好入宫,这才没机会相见。
关于这位甄三姑娘,在亲近老亲中有不少传闻,那日荣庆堂拜会之后,迎春等从老太太那里听说了不少。
她在甄家女儿中行三,却不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的女儿,而是甄应嘉的弟弟甄应泉的嫡女。
这位甄三姑娘从小品貌出众,是甄家小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幼年时曾入宫陪伴甄老太妃多年,深得老太妃喜爱。
因为这个原因,甄三姑娘很得家中长辈器重,且从小与一般闺阁女子不同,不喜女红,博览群书,胸有锦绣,不输男儿。
甚至甄家在金陵不少生意,背后都是这位甄三姑娘在打理,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子。
……
贾琮写完了字,又去拿了装裱的家伙什,让英莲给打下手,亲自给这幅字进行装裱。
这是他从前世带过来的家传本领,做起来非常轻车熟路。
自从知道贾琮奉旨下金陵公干,院子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不同,所有人变得忙碌起来。
正房内芷芍穿着浅绿色上衣,浅蓝色里衣,眉翠鬓青,背修腰细,神情清雅恬静,韵致迷人。
满头秀发只是整梳成一条辫子,并无任何钗簪,一幅家常随意打扮。
她在陆续帮贾琮收拾行装,因时间还不算紧迫,倒是有不少时间慢慢整理。
院子的走廊上,一座红泥小炉中烧着银霜炭,五儿正蹲在小炉前,用文火炖一盅枣泥白果碧梗粥。
玉掌中一柄铜勺慢慢在瓷盅中搅拌,甜润烟晕的白气腾起,衬的娇弱俏丽的小脸,异常灵秀动人。
晴雯在帮贾琮新作件月白软烟罗长袍,蓝色右衽上需要刺绣镶边,还要做一条深蓝色玉扣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