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雄城多波诡(第2页)

 所以,金彩这样留守金陵的嫡脉老仆,身份就变得十分特殊起来。

 但是这种场面,落在金彩和兴隆坊那些偏房邻居眼中,就显得有些震撼。

 因此兴隆坊的各家偏房,凡是遇到婚丧嫁娶,年节贺礼来往,大都会给金彩下帖子相邀,抓住机会拉拢亲近。

 所以这两日江流一直带人在码头等候,今天上午便接了贾琮回府。

 当初贾琮从辽东返回神京,随行从辽东带了五百名火枪兵,返回神京换防。

 三爷原来住的院子,前几日就让人收拾好了,配了两个一等丫鬟,两个粗使丫头,都是做事本份的家生子,定会用心服侍三爷。”

 ……

 ……

 书案上放了一台鎏金西洋钟。

 另有一盆用玉石花卉盆景,里面有玉石雕刻的藤蔓和葫芦,下面垂着绿叶相衬的葡萄,玉光流动,栩栩如生。

 金彩说道:“老宅常日没有主子小姐,很多金贵的东西都入库收着了,如今三爷身份大不一样了,不好像以前那样简朴。

 我就自己做了主张,从库房里取了几件当初太爷用的物件,也给这院子添些生气。”

 这几年贾琮在荣国府,也见过不少稀罕玩意儿,多少还是有些眼光的,屋里这几件名贵摆设,即便在荣国府也不多见。

 也只有贾母的荣庆堂,或者家私充裕的凤姐院子,才会见到这种规格的古玩。

 金陵老宅如今都是空置,府上的好东西八成都运到神京了,这几件东西估计老宅压箱底的好东西,这金彩也算对自己用心了。

 这排场比自己的伯爵府,还要胜出许多。

 ……

 金陵,丰乐坊。

 这里不像兴隆坊显贵,坐落的都是大周贵勋王公老宅。

 但是自从金陵海贸蓬勃发展,这个位于金陵城东,原先并不著名的坊区,也在数年之迅速崛起。

 许多中小官吏靠着手中职权,在海贸生意中大发洋财,纷纷在这里兴建宅院,所以这几年这里也被叫做官员坊。

 这些官员中有些稳妥的,只是让家人出门经营洋货生意,靠着手头的职权,做些不违律法的擦边生意。

 另外一种却是真正滥用手中职权,勾结海商,谋取暴利。

 自从两年之前,水监司大案被侦破,其辐射出来的余波,就像是金陵官场的试金石。

 居住在丰乐坊的官员,有不少都被牵连到水监司大案中,轻者丢官罢职,重则身陷囹圄,丢了性命。

 能够依旧居住在这里的官员,都是行事谨慎,心有敬畏,通过家人经营,赚些便利的辛苦钱,自然也不会被人抓到毛病。

 此刻,坊中一座不起眼的三进宅院,一间摆满书籍古玩、缭绕清逸古雅气息的书房中。

 一位气度俨然的中年人,手中端着精致的青花盖碗茶盏,听一个垂手而立的年轻人说话,这年轻人中等身材,左手小指缺了半截。

 “大人,我们在神京大理寺、吏部、还有其他官衙的关系,这次因为受泄密案,都被推事院清理殆尽,如今神京的消息很不灵通。

 另外,这次吏部对金陵各官衙进行人员轮换,新下派的官吏,不知道原来的规矩,事情比以前难办许多。

 被轮调的官员,有些被查出端倪下狱,不过这些人基本在外围,目前影响不到我们。

 还有我们和甄家的生意,对方想暂时停掉……。”

 那中年人眉头一皱,问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突然想停掉?”

 年轻人回道:“甄家一艘商船出海三个月,不知道金陵眼下的行情,进港的时候被市舶司新任官员,查出船上违禁物。

 那位甄家三少爷胆子不大,担心出事,就和我们的人要求暂停。”

 中年人冷笑:“甄家人的胆子可不小,他们家就是个狐狸窝,如今又出了头小狐狸,一家子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脚……。

 那几支鲁密铳不值当什么事,我们要找的人,找到了吗?”

 青年人回道:“人找到了,一个英吉利人,目前安置在城西一处地方。”

 中年人又问道:“我们从辽东买的东西,如今到哪里了?”

 青年人回道:“北面传来消息,东西已起运,到了神京会找妥当商道南下,如今港口都是新任官吏,盘查森严,所以这次走的是陆路”

 中年人说道:“从长远来看,这件事才最重要,你们关照好那个英吉利人,千万不能出事,真到了紧急之时,别让他有开口机会。”

 青年人回道:“属下明白,大人让我留意贾琮的行踪,今日在龙潭港码头,有人看到他已到了金陵。”

 中年人神情有些疑惑:“他比我想象的要慢了许多,圣上让他下金陵办差,他居然接旨一个多月,才姗姗来迟。”

 青年人回道:“这几天我们的人,一直有注意南下官员动向,其实前几日,贾琮的随从和护卫就到了金陵,只有他一个人今日才到。”

 中年人目光一亮,问道:“以他如今身份,连随从和护卫都不带,独自出行,必定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行踪,有查到他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