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家事与国事(第3页)





午后阳光偏西,青灰色的屋檐,在院中青砖地面落下阴影,透着几分惬意的幽静




西窗墙根下摆放的盆栽花卉,大都竞相盛放,红黄粉嫩,鲜艳绚烂,给小院平添几分富丽之气




透过西窗下琉璃窗棂,能看到王熙凤倚靠卧塌的身影,房中还有不少人影走动。




平儿从旁边耳房出来,穿白色薄绸偏襟袄子,外罩菊纹缎面交领背心,下身藕荷色绸裤,行走轻盈,姿容俏美。




手中端着黑漆茶盘,里面放一盏粉彩釉茶盅,她走到正屋之前,掀开门帘进去。




房中正座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是城中回春堂有名医婆,精通养胎保育之道,也是城里有名的接生婆。




王熙凤怀胎将近九月,已到临近分娩之期,早半个月时间,她已诸事不管,全部交托给五儿和平儿打理。




好在前面半年时间,她们两人跟着王熙凤,日常受其耳提面授,对大宅管家诸般窍门分寸,都已十分熟络。




加之两人都是聪明灵秀之人,做事清爽干练,且都和贾琮定了名分,都是他房头之人,不过时间早晚罢了。




因掌管自己男人的家业,自然比寻常更尽心十分,即便王熙凤不能理事,她们依旧将西府里外,打理十分妥当。




……




贾母虽然专宠宝玉,但作为家中老人,对后辈子嗣血脉,一贯很是重视。




虽然贾琏发配充军,但王熙凤分娩在即,可能会生下荣国府长房曾长孙,贾母对此很是期盼。




今日一早,就让林之孝家的去请有名医婆,给王熙凤搭脉看胎。




贾母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女人分娩是生死关,王熙凤又是头胎,更加多些风险,自然要万事妥当,不敢马虎。




正房之中,平儿端了茶盅进来,看到那妇人对王熙凤搭脉望气,询问日常,摸腹倾听,好一顿折腾方才停下。




平儿连忙端了粉彩茶盅递给医婆,问道:“陈大娘,我们二奶奶的胎相如何,可是一切妥当。”




那医婆笑道:“姑娘放心,二奶奶血气充盈,气脉流畅,胎位也很正,到了落地之日,必定是顺畅,一切妥当。”




王熙凤颇有期待的问道:“听说大娘有门绝技,只要搭脉看相,便知怀胎是男是女?”




那医婆笑道:“倒有这么回事,因看过的妇人多了,接生的孩子更不少,天长日久也就有些奥妙心得。




虽说不能十成把握,但到了妇人分娩之前,总能看个七八成准。”




平儿听了好奇问道:“陈大娘,你看我们二奶奶怀的是男是女?”




平儿是王熙凤贴身丫鬟,自然最明白她的心思,虽如今二奶奶有三爷扶持,在西府掌管家业,过得稳妥。




但琏二爷要充军十五年,一去就是半辈子,二奶奶形同活寡,很想能生下西府曾长孙,以后也多一层倚仗。




那医婆听了这话,笑道:“而奶奶脉象沉稳,胎动有力,嗜酸腹尖,照我看来这胎必定是个公子。




所以,二奶奶尽管放宽心,好好养胎,生养宜男,指日可待。”




那医婆一辈子就做这事,各种场面都见惯,自然一肚子好话吉祥话,说起来十分顺溜真诚。




平儿听了笑意盈盈,王熙凤更是喜动颜色,说道:“平儿,你去支十两银子,送给陈大娘做礼,讨她这番吉言。”




那医婆心中欢喜,只觉荣国贾家,国公豪门,出手当真阔绰,她接了平儿的银子,又说了几句好话,欢欢喜喜走了。




……




王熙凤心情大好,正和平儿说着闲话,林知孝家的掀门帘进来,手中还拿着一份书信。




说道:“二奶奶,方才邮驿快马过来,送了金陵娘家太太的书信。”




王熙凤听了有些奇怪,说道:“如今非年非节的时候,怎么突然就来了书信。”




于是随手接过书信,拆开取出细看。




金陵王家虽是江南望族,却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因此王熙凤出嫁之前,大字不识一个。




但到了贾家之后,因替王夫人做管家之事,日常少不了接触文书契约,她本就是聪明之人,磕磕碰碰也就记住许多字。




阅读日常书信并不作难,但是写字却依旧不会,遇上书写之事情,以前都是让小厮彩明代写,有时也家中姊妹帮忙。




因此,金陵娘家的这份书信,她倒能顺溜的看完。




平儿见王熙凤看过书信,神情有些古怪,心中不免好奇,问道:“二奶奶,太太在信中说了什么要紧事?”




王熙凤说道:“以前没听说太太和甄家有来往,怎么现在大老远写信,帮着甄家大太太说情办事?”




平儿听到和甄家有关,心中不禁一动,自然而然想到一人,那位和三爷有过婚甄三姑娘。




王熙凤说道:“太太说甄家大太太上门托情,让我给他们家帮忙。




看来甄家要出大事,竟千里迢迢送金银财宝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