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奇祸欲将倾
嘉昭帝正因徐亮雄之死,使自己遭至流言污蔑,心中震怒不已。
但即便心中杀机涌现,他还是具备足够的冷静。
像这类官民流言谣传,历来都是十分棘手之事。
如果置之不理,流言必定尘嚣日上,越传越玄乎,几乎能到弄假成真的地步。
因为假话说上一百遍,大部份人都会信以为真,迷雾重重,由此而生。
但是如果动用锦衣卫或推事院,大索市井,对谣传传播之人,大肆搜捕打压,那事情就会更加糟糕。
多半要被人世人认为,做贼心虚,不打自招,只有以后永远也洗不清了。
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并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即便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遇上这种事情,出于理智和权衡,多半都要息事宁人,吃个哑巴亏了事。
正当嘉昭帝心情沉郁之时,小黄门突然入殿禀告,锦衣卫指挥使许坤求见,让嘉昭帝心情好转,生出些许期待。
当初金陵发规模惊人的火器私造工坊,让嘉昭帝深有忌惮,幕后之人查无所踪,也让他深有不安。
更让他心生晦暗之处,金陵甄家竟牵扯入火器私造案。
而甄家因甄老太妃的缘故,间接和太上皇渊源深厚,那是否火器私造和上皇也有牵扯……
这样的想法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有些荒诞不经。
但十六年前神京大变,同室操戈,上皇愧痛退位,嘉昭帝以奇绝之机登基,
这一切的剧变,已在皇帝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所以在别人认为不可能之事,他却会去考虑这样的可能性……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既做了天下之王,就不能允许侧榻之畔有阴霾之患……
至于如何去证实这种可能性,或对某些觊觎之举,表现自己强硬的态度。
所以,证实甄世文只是受人蒙蔽,在不知就里的状态下,参与火器偷运私造之事。
还是在深知就里的情况下,根本就是蓄意介入火器私造,心中觊觎谋逆之举,对嘉昭帝就非常重要。
如果后一种可能被证实,他会毫不手软处置甄家,到时候太上皇的态度,就能够说明一切……
所以他才会早早选中精明干练的王彰江,下江南就任金陵锦衣卫千户所主官,严查甄家之事。
而王彰江也没有让他失望,到任金陵之后,便紧锣密鼓展开稽查,将前任留下的僵局,逐个蚕食突破。
根据中车司的密报,王彰江十几日前,于甄世文一案已取得突破。
嘉昭帝按照时间估算,今日许坤会如此急迫入宫求见,必定是金陵传来捷报。
否则,工匠意图混入工坊窃密之事,锦衣卫稽查一直毫无进展,许坤躲圣驾还来不及,哪里会自己送上门。
嘉昭帝想清楚其中关窍,不由精神一振,沉声说道:“传他觐见!”
……
稍许,乾阳殿高大的殿门,出现锦衣卫指挥使许坤的身影。
他稳步走到御案之前,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许坤叩见圣上。
金陵锦衣卫快马缇骑,半个时辰前入城传递消息,金陵甄世文案有所斩获,臣特入宫向圣上禀奏。”
嘉昭帝神情振奋,说道:“讲!”
许坤说道:“前番,金陵王千户查封甄家各处店铺之时,曾对店铺之人进行审讯。
并意外发现一家名为海云阁的店铺,店中名册上录名之人,有一人下落不明。
因店铺中管事夥计众多,难以一一留意,因为各种原因,人员有所流动,也是商贾寻常之事。
甄家也从未提起此事,当地官府也无意之中疏漏,所以一直无人察觉此事。
王千户经过查证之后,失踪之人名叫陈荣,是甄家的家生奴籍。
陈荣虽不是店里的掌柜,只是一个普通管事。
但据店中夥计交待,陈荣十分得甄世文信任,甄世文日常行事都会带他跟班跑腿。
因此,陈荣对甄世文的底细,比起旁人要知晓许多。
但是自甄世文离奇被杀,甄家因此动荡不安,甄芳青为防患未然,对甄家的生意进行整顿。
凡是甄世文主导之生意,有阴霾不法之处,甄芳青纠察整理向官府上报,由此减轻甄家暂时之危。
陈荣的父亲陈銎,乃是甄家大房管家,也因此被查出有不法之举,并被应天府缉拿定罪。
陈荣可能因父亲落罪,甄世文被杀,心中惧怕惹火上身,所以才会脱店逃离。
王千户对此人寄予厚望,推测陈荣可能知晓甄世文之事,多方搜索之后,确定他躲藏在福建泉州。
于是带领精干部属赶赴泉州,经过多日搜捕,将此人押解回金陵。
六日之前,陈荣在金陵锦衣卫大狱招供,甄家店铺海云阁,存放奥斯曼精铁之事,并非他人寄存店中货物。
而是甄世文得一位赵掌柜所托,通过甄家海船队,从海外购买了这批精铁。
甄世文办理此事时,陈荣曾跟班左右,所以对内情知之甚详。
之后因辽东边军火枪失窃,锦衣卫稽查案件,推定失窃之新式火枪,可能被偷运至江南水陆通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