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
第六百八十五章 笑语撩欢念(第3页)
其实,方才贾家的人传话,除了让她进府说话,其他车马人口都要留在府外,她便觉得不太对劲。
她是甄大太太的陪嫁丫鬟,在大宅门打滚了半辈子,见多了世家场面脸色。
贾家这等做派,明显是心中有些提防,不想轻轻巧巧就沾惹事情。
她心中已有些忐忑失望,一下子少了许多底气。
但自己受小姐重托,千里迢迢带大房的家底上门,这事怎么都要硬头皮做下去。
她笑着对王熙凤行礼问好,又说些甄大太太和金陵王家太太的话头,话里意思不外乎两家交好,情同金兰。
一番客套讨好的话说完,她正要说道正事,又有意看了眼在场的五儿和平儿。
王熙凤笑道:“这两个是我贴身的丫头,刘大娘不必忌讳,只管说正事就是。”
那刘大娘听了这话,脸上微微发僵,已觉得事情不妙,多少已有些碍手碍脚的。
硬着头皮说道:“二奶奶该听你家太太说过,如今金陵那边不怎么太平,甄家眼下多事之秋。
我们老爷和太太都是极本份之人,没想到家中三爷被人谋害,不仅丢了性命,还惹上说不清的事情。
如今三爷人都没了,他也不能对人辩解,是好是坏,还不是都别人说了算。
我们太太也是体面人,她说不管如何,三爷终归沾惹不好的事,朝廷要怎么处置,我们也只能受着。
只是家中不仅有长辈要赡养,还有十几岁的公子,清清白白,不懂人事,将来还要经世做人,总归要留条活路。
甄家公中的财物,我们是不敢动弹的,只留给朝廷来处置。
大太太归置些日常积攒的私房钱,还有剩余的零头嫁妆,让我送到府上寄存,也是给家里老人哥儿留条活路。
还请二奶奶看着甄贾两家世交脸面,还有大太太和你家太太的情分,能施以援手,找个妥当之处安置东西。
甄家必定一辈子都记着二奶奶的好处,往后家中老人哥儿得以安身立命,都是二奶奶给的福报。”
那刘大娘说着话,便将手中的樟木雕花小箱,放到了罗汉床上的小案几上。
她笑着打开小箱子,王熙凤顿时觉得耀眼生光,那小箱子里装满珠宝环佩、首饰头面,看着都不是寻常货色。
那刘大娘说道:“我家太太知道二奶奶如今有孕,眼看府上就要添个小哥儿,太太远在金陵,不好当面贺喜。
来时特别交待过,这些都是家中老物件,权当送给小哥儿的辰诞之礼。”
王熙凤身在豪门大户,又是多年管家,见过许多世面,看出这一小箱子物件,粗估也能值个四五千两。
说什么给哥儿的辰诞之礼,其实是甄大太太给自己藏银的好处,倒是好阔气的出手……
……
伯爵府,西角门。
贾琮得了管家的传信,听说甄芳青给自己传信,且送信之人言辞紧急。
他想到甄芳青已返回金陵,还突然不远千里传信,只怕其中关联不小,所以没有耽搁便赶回府邸。
他才刚到了西角门,便看到一脸生的小厮,在西角门楼檐下来回走动,神情颇为焦急。
他不认识别人,王海却是认得他,看到贾琮终于回府,脸色振奋,连忙上前给他行礼。
说道:“小人是三小姐的跑腿小厮王海,得了三小姐的吩咐,从江南赶来给伯爷送一份急信。”
说着也不等跟着贾琮入府,便从背囊之中拿出甄芳青的书信,双手递给贾琮。
贾琮见王海急迫的神情,知道事情不容耽搁,当即便拆开书信。
甄芳青的书信写的简明扼要,毫无私情絮语,让人一目了然,贾琮看过信中意思,脸色不由一变。
原先他听五儿说起,王熙凤突然向薛姨妈打听甄家,心中便觉得有些蹊跷。
以王熙凤的精明干练,她的言行不会无的放矢,况且甄家眼下情形危急,处在十分敏感时期。
并且在他原先的记忆之中,王熙凤和甄家并无关联,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一时也没有头绪。
如今看过甄芳青的书信,一下就将前因后果贯通。
原先的轨迹之中,金陵甄氏被抄家之前,就曾将家财偷运到贾家收藏。
因当时荣国府是王夫人当家,最终王夫人接收藏匿甄家私财,也给贾家埋下一桩祸患。
所以之后,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因春宫绣囊之事,连夜查抄大观园各处。
探春因被王善宝家的冒犯,才会愤而说出: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往后只怕果真抄了。
探春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因她是二房庶女,多半知晓嫡母藏匿甄家私财,自然也知甄家获罪抄家之事
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荣国府早已不同往昔,贾家二房成了偏房旁支。
荣国府的当家妇人不再是王夫人,而成了替自己代管家业的王熙凤。
甄家藏匿私财之事,也从原先王夫人转而牵扯到王熙凤。
贾琮想清楚这些,心中多少有些感叹,有些事情终归难以泯灭,虽已出现极大变数,但冥冥之中又定数难灭。
一旁王海没等贾琮放下书信,便急声说道:“伯爷,三小姐已让我日夜兼程,生怕比大房的马车迟到一些。
小人虽然也日夜赶路,不敢有半点怠慢,但还是没有赶到他们头里。
方才我在角门等伯爷回府,正看到有几辆马车往荣国府那头去。
车上有个妇人我认得,是我家大太太陪房刘宝正家的,必定是送大房的箱子,去找府上琏二奶奶的……”
她是甄大太太的陪嫁丫鬟,在大宅门打滚了半辈子,见多了世家场面脸色。
贾家这等做派,明显是心中有些提防,不想轻轻巧巧就沾惹事情。
她心中已有些忐忑失望,一下子少了许多底气。
但自己受小姐重托,千里迢迢带大房的家底上门,这事怎么都要硬头皮做下去。
她笑着对王熙凤行礼问好,又说些甄大太太和金陵王家太太的话头,话里意思不外乎两家交好,情同金兰。
一番客套讨好的话说完,她正要说道正事,又有意看了眼在场的五儿和平儿。
王熙凤笑道:“这两个是我贴身的丫头,刘大娘不必忌讳,只管说正事就是。”
那刘大娘听了这话,脸上微微发僵,已觉得事情不妙,多少已有些碍手碍脚的。
硬着头皮说道:“二奶奶该听你家太太说过,如今金陵那边不怎么太平,甄家眼下多事之秋。
我们老爷和太太都是极本份之人,没想到家中三爷被人谋害,不仅丢了性命,还惹上说不清的事情。
如今三爷人都没了,他也不能对人辩解,是好是坏,还不是都别人说了算。
我们太太也是体面人,她说不管如何,三爷终归沾惹不好的事,朝廷要怎么处置,我们也只能受着。
只是家中不仅有长辈要赡养,还有十几岁的公子,清清白白,不懂人事,将来还要经世做人,总归要留条活路。
甄家公中的财物,我们是不敢动弹的,只留给朝廷来处置。
大太太归置些日常积攒的私房钱,还有剩余的零头嫁妆,让我送到府上寄存,也是给家里老人哥儿留条活路。
还请二奶奶看着甄贾两家世交脸面,还有大太太和你家太太的情分,能施以援手,找个妥当之处安置东西。
甄家必定一辈子都记着二奶奶的好处,往后家中老人哥儿得以安身立命,都是二奶奶给的福报。”
那刘大娘说着话,便将手中的樟木雕花小箱,放到了罗汉床上的小案几上。
她笑着打开小箱子,王熙凤顿时觉得耀眼生光,那小箱子里装满珠宝环佩、首饰头面,看着都不是寻常货色。
那刘大娘说道:“我家太太知道二奶奶如今有孕,眼看府上就要添个小哥儿,太太远在金陵,不好当面贺喜。
来时特别交待过,这些都是家中老物件,权当送给小哥儿的辰诞之礼。”
王熙凤身在豪门大户,又是多年管家,见过许多世面,看出这一小箱子物件,粗估也能值个四五千两。
说什么给哥儿的辰诞之礼,其实是甄大太太给自己藏银的好处,倒是好阔气的出手……
……
伯爵府,西角门。
贾琮得了管家的传信,听说甄芳青给自己传信,且送信之人言辞紧急。
他想到甄芳青已返回金陵,还突然不远千里传信,只怕其中关联不小,所以没有耽搁便赶回府邸。
他才刚到了西角门,便看到一脸生的小厮,在西角门楼檐下来回走动,神情颇为焦急。
他不认识别人,王海却是认得他,看到贾琮终于回府,脸色振奋,连忙上前给他行礼。
说道:“小人是三小姐的跑腿小厮王海,得了三小姐的吩咐,从江南赶来给伯爷送一份急信。”
说着也不等跟着贾琮入府,便从背囊之中拿出甄芳青的书信,双手递给贾琮。
贾琮见王海急迫的神情,知道事情不容耽搁,当即便拆开书信。
甄芳青的书信写的简明扼要,毫无私情絮语,让人一目了然,贾琮看过信中意思,脸色不由一变。
原先他听五儿说起,王熙凤突然向薛姨妈打听甄家,心中便觉得有些蹊跷。
以王熙凤的精明干练,她的言行不会无的放矢,况且甄家眼下情形危急,处在十分敏感时期。
并且在他原先的记忆之中,王熙凤和甄家并无关联,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一时也没有头绪。
如今看过甄芳青的书信,一下就将前因后果贯通。
原先的轨迹之中,金陵甄氏被抄家之前,就曾将家财偷运到贾家收藏。
因当时荣国府是王夫人当家,最终王夫人接收藏匿甄家私财,也给贾家埋下一桩祸患。
所以之后,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因春宫绣囊之事,连夜查抄大观园各处。
探春因被王善宝家的冒犯,才会愤而说出: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往后只怕果真抄了。
探春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因她是二房庶女,多半知晓嫡母藏匿甄家私财,自然也知甄家获罪抄家之事
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荣国府早已不同往昔,贾家二房成了偏房旁支。
荣国府的当家妇人不再是王夫人,而成了替自己代管家业的王熙凤。
甄家藏匿私财之事,也从原先王夫人转而牵扯到王熙凤。
贾琮想清楚这些,心中多少有些感叹,有些事情终归难以泯灭,虽已出现极大变数,但冥冥之中又定数难灭。
一旁王海没等贾琮放下书信,便急声说道:“伯爷,三小姐已让我日夜兼程,生怕比大房的马车迟到一些。
小人虽然也日夜赶路,不敢有半点怠慢,但还是没有赶到他们头里。
方才我在角门等伯爷回府,正看到有几辆马车往荣国府那头去。
车上有个妇人我认得,是我家大太太陪房刘宝正家的,必定是送大房的箱子,去找府上琏二奶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