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世恶道险 蛊惑人心(第2页)

 一夜没睡好的李亨早晨起来,坐在床上发呆,吓的身边侍女一动不动,裙下双腿在发抖。

 在宫里呆的越久,就越知道宫里规矩大,大到稍微有点出错,赔上的就是性命。

 人命在皇家的规矩面前,轻贱如蝼蚁。

 在下人的眼里,李亨喜怒无常,不能算个好主人,奈何这不是下人能选择的事情。

 觉得已经理清楚了思路的李亨轻轻的招手,侍女才上前去伺候洗漱穿戴。

 以前在宫里的时候,贴身伺候的都是小内侍,出宫开府之后,能做主的李亨换成了侍女。

 用罢早餐,贴身内侍近前道:“王爷,宫里来人了。”

 李亨赶紧起身出迎,至堂前见到的事周皇后身边的太监老齐。

 老齐是个有眼力的人,见李亨出来,抢先一步上前施礼:“见过三殿下,奴婢是来送东西的。”尽管挑明了来意,李亨还是笑着一抱手:“辛苦了,母后有何示下?”

 老齐自袖筒内取出一个信封双手奉上,李亨接过扫一眼火漆才伸手,老齐道:“殿下并无口谕,奴婢真的就是来送东西,只是叮嘱速去速回。”

 李亨没看信封内的东西,笑道:“辛苦了!那就不送你了。”

 老齐还没莽到让李亨相送,赶紧躬身抱手,退出正堂,至院内时,李亨身边小内侍上前来道:“齐公公辛苦,殿下请您喝茶。”

 齐公公有心拒绝又生怕伤了李亨的面子,稍稍矜持几下便收了小内侍递过来的十两银子,寒暄了两句这才匆匆而去。十两银子的茶水钱不多,但放在李亨身上就很多了,毕竟他也才出宫开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老齐是个明白人,回到宫中见了周皇后,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清楚,十两银子也拿了出来。周皇后见状便笑道:“三殿下赏你的,收下吧。”

 老齐这才收好银子,告退下去。

 周皇后在后宫里并不能做到一言堂,宫里还有一个太妃。这位董太妃也是个识趣的,人老珠黄了不住西山皇家庄园,不在太上皇跟前呆着,安心的呆在宫里。

 是不是太上皇的耳目呢,周皇后判断应该是的。毕竟这位太妃在宫里并不安分,经常会出来显示一下存在感的。

 这么一个现状面前,周皇后也很无奈,但却又无可奈何。

 ……

 李亨这边拆开信封看了一眼,一千两的山西张记票号开出的银票,一百两一张共十张。

 这钱办一家报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被皇后教训一番后,李亨变得沉稳了一些,没有着急立刻联系贾琏,而是先去了内务府。

 当年太祖一共下令铸造两套铜活字,因为铜太贵了,文武百官坚决反对,最终只造了一套,留在内务府下的印刷局内。

 李亨去了一趟内务府才知道,活字印刷的核心技术不在活字,而在印油。印刷局这边每年印刷活计不多,通政使司的邸报,朝廷的布告,官方印一些书籍。

 太上皇登基之初,有大臣上奏,印刷局印书销售,与民争利,太上皇“从善如流”,放弃了印刷局的对外业务。导致现在内务府的印刷局,空有活字技术,却难得有发挥的余地。

 民间的印刷主流还是雕版印刷,许多匠人因为印刷局半死不活,纷纷当了逃户。昔日五千余人规模的印刷局,如今匠人不过三百余人。

 民间一直没有出现金属活字印刷的原因非常简单,成本太高了。

 当下的大周朝,银贱铜贵,用铜造活字成本下不来,还有就是印油的售价也高。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明末的纺织机器,不是没有出现效率更高的纺织机,而是因为人工台便宜,初代纺织机的织布质量不如技术成熟的老纺织机,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如老纺织机。

 印刷业也是一样,因为读书成本高,导致读书人是人口总数中的极少数。本身市场的存量就不大的前提下,雕版印刷的成本更低,技术更成熟,印刷出来的书籍比活字印刷更为精美,反过来遏制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