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断刃天涯
第309章 宁克在行动(第3页)
总而言之,想法是好的,手段也是能及格的,推出的时间上却大有问题。一个字:急!
关键这个急,对上了承辉帝心里的急,什么急?急于求成呗。这份奏折本身是很对承辉帝胃口的,只是忽略了时间的问题。
昨天收到奏折的承辉帝其实是很动心的,但因为他了解全局的实际情况,所以才会生出不安的感觉,想了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如今贾琏一番话拨开迷雾后,与承辉帝心中的不安之感应合了,顿时心头豁然开朗。
心头郁结散去,承辉帝的瞌睡犯了,连续打了两个哈欠后,摆摆手:“爱卿先回去,朕补个觉。”
说着承辉帝径直走了,给贾琏丢在现场,弄的贾琏哭笑不得,裘世安还得陪着笑送贾琏出去。
承辉帝直奔皇后处,倒下就睡,搞的周皇后一头的雾水。这一觉睡的极为舒服,醒来时已经是午后一点多。
醒来后周皇后伺候皇帝梳洗一番,承辉帝中才对周皇后说起白天补觉的原因,顺便让皇后弄点吃的,真饿了。
面对周皇后,有些不好意思说的话,承辉帝也能说的出口:“朕还是急了,须知世上之事,哪有一蹴而就的。昔日在王府的时候,想上一份折子,都要思虑再三,瞻前顾后。生怕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登基几年,朕执政虽有所得,却比以前急躁了。”
“太祖爷打下的锦绣江山交到皇上的手里,不在位置上的人,自然无法体会。皇上偶有瑕疵,不是还有臣子们拾遗补缺么?我看啊,那贾琏就做的不错。宫里都换上了透明玻璃,待屋里眼睛少受累。这么好的买卖,也没见他往自己怀里扒拉,能有这样的臣子,也是陛下圣明所致。”
周皇后很少点评臣子,贾琏的情况比较特殊,她的点评在承辉帝看来,突出一个中肯。当然了,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提起,周皇后也不会提起。
承辉帝颇为认可的点点头:“贾琏有乃祖之风!”这里指的是急流勇退的贾代善,而不是贾家初代目。
周皇后没有接话,因为太敏感了。承辉帝倒是愿意继续说:“相比之下,王子腾倒是颇具野心,朕知道他不甘心。王家同为开国功臣,官做的不小,爵位上却远远不如贾家史家。要怪啊,就怪先祖没留下爵位,后人再怎么扑腾,父皇那会迟迟不肯松口。到王子腾这里,听了贾琏的权选择外放,一方面保全了自身,一方面省了朕的很多麻烦。另一方面,没了王子腾在京城,逆贼缺乏安全感才会迫不及待。”
这个时候承辉帝头脑清晰,分析的条理明白。感觉不错的承辉帝又补一句:“当初调贾琏去张家口,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家都没顾得上回。可见是知朕的,不如此,如何令勋贵们侧目,不敢造次?贾琏在当时未必是最强大的,却是最有战力的勋贵。”
承辉帝需要一个人来倾述自己的得意之作,周皇后就安心做一个听众,也不做任何点评。
等承辉帝说完了,肚子也吃饱了,起身擦擦嘴:“朕去了。”
晚一点,周皇后才知道,承辉帝给元春所生的公主赐号:和宁。
下午听了一耳朵的周皇后,当然知道这个赐号背后的涵义。她可是很清楚,自打贾琏走上仕途,为承辉帝做了多少事情。
回到贾琏这边,倒也没有太多计较,照旧是一天两个衙门走一趟,午饭后在研发司睡一觉,醒来直接下班了。
如此光明正大的迟到早退,居然没有御史弹劾他,也算是个例外了。估计是御史们也知道,弹劾不会有结果。
回到家中,王熙凤便拿出一封信:“大伯来信了,信使直接送来的。”
注意到信封上的火漆和印痕,贾琏知道这是一封密信。王子腾怎么想起来给自己写密信了,真是奇哉怪也。
(本章完)
关键这个急,对上了承辉帝心里的急,什么急?急于求成呗。这份奏折本身是很对承辉帝胃口的,只是忽略了时间的问题。
昨天收到奏折的承辉帝其实是很动心的,但因为他了解全局的实际情况,所以才会生出不安的感觉,想了一晚上都没怎么睡。
如今贾琏一番话拨开迷雾后,与承辉帝心中的不安之感应合了,顿时心头豁然开朗。
心头郁结散去,承辉帝的瞌睡犯了,连续打了两个哈欠后,摆摆手:“爱卿先回去,朕补个觉。”
说着承辉帝径直走了,给贾琏丢在现场,弄的贾琏哭笑不得,裘世安还得陪着笑送贾琏出去。
承辉帝直奔皇后处,倒下就睡,搞的周皇后一头的雾水。这一觉睡的极为舒服,醒来时已经是午后一点多。
醒来后周皇后伺候皇帝梳洗一番,承辉帝中才对周皇后说起白天补觉的原因,顺便让皇后弄点吃的,真饿了。
面对周皇后,有些不好意思说的话,承辉帝也能说的出口:“朕还是急了,须知世上之事,哪有一蹴而就的。昔日在王府的时候,想上一份折子,都要思虑再三,瞻前顾后。生怕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登基几年,朕执政虽有所得,却比以前急躁了。”
“太祖爷打下的锦绣江山交到皇上的手里,不在位置上的人,自然无法体会。皇上偶有瑕疵,不是还有臣子们拾遗补缺么?我看啊,那贾琏就做的不错。宫里都换上了透明玻璃,待屋里眼睛少受累。这么好的买卖,也没见他往自己怀里扒拉,能有这样的臣子,也是陛下圣明所致。”
周皇后很少点评臣子,贾琏的情况比较特殊,她的点评在承辉帝看来,突出一个中肯。当然了,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提起,周皇后也不会提起。
承辉帝颇为认可的点点头:“贾琏有乃祖之风!”这里指的是急流勇退的贾代善,而不是贾家初代目。
周皇后没有接话,因为太敏感了。承辉帝倒是愿意继续说:“相比之下,王子腾倒是颇具野心,朕知道他不甘心。王家同为开国功臣,官做的不小,爵位上却远远不如贾家史家。要怪啊,就怪先祖没留下爵位,后人再怎么扑腾,父皇那会迟迟不肯松口。到王子腾这里,听了贾琏的权选择外放,一方面保全了自身,一方面省了朕的很多麻烦。另一方面,没了王子腾在京城,逆贼缺乏安全感才会迫不及待。”
这个时候承辉帝头脑清晰,分析的条理明白。感觉不错的承辉帝又补一句:“当初调贾琏去张家口,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家都没顾得上回。可见是知朕的,不如此,如何令勋贵们侧目,不敢造次?贾琏在当时未必是最强大的,却是最有战力的勋贵。”
承辉帝需要一个人来倾述自己的得意之作,周皇后就安心做一个听众,也不做任何点评。
等承辉帝说完了,肚子也吃饱了,起身擦擦嘴:“朕去了。”
晚一点,周皇后才知道,承辉帝给元春所生的公主赐号:和宁。
下午听了一耳朵的周皇后,当然知道这个赐号背后的涵义。她可是很清楚,自打贾琏走上仕途,为承辉帝做了多少事情。
回到贾琏这边,倒也没有太多计较,照旧是一天两个衙门走一趟,午饭后在研发司睡一觉,醒来直接下班了。
如此光明正大的迟到早退,居然没有御史弹劾他,也算是个例外了。估计是御史们也知道,弹劾不会有结果。
回到家中,王熙凤便拿出一封信:“大伯来信了,信使直接送来的。”
注意到信封上的火漆和印痕,贾琏知道这是一封密信。王子腾怎么想起来给自己写密信了,真是奇哉怪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