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道统(第2页)
贾琏在干啥呢躲在五城兵马司里,这地方安全。
报社方面再三解释,这文章是匿名投稿,作者连个地址都没留下,报社方面实在交不出人。
张庭恩冷笑道:“打着端正学术的旗号,砸了人家报社,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放火,这叫为朝廷好贾琏只是罚金,已经高抬贵手了。丁廉的前车之鉴,韦兄难道忘记了么爱护学生,不是这样爱护的。监生们若是在报纸上发文辩论,五城兵马司吃饱了没事干抓人”
只能说,这次针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炒作,沉重的打击了儒学,尽管谈不上动摇,但是今后的儒学,人们看着儒家经典时,还能淡定么这个事情,承辉帝都被惊动了,贾琏去汇报工作的时候,承辉帝听取了他关于给王子腾发送军需的报告后,特意为一句:“《尚书》被证伪之事,你如何看”这个话题没啥风险,贾琏能比较正经的回答。
这上哪早去,最早发布这篇文章的报纸《士林风》,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篇质疑《尚书》的文章出现后,整个大周朝的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精神世界都出问题了。
韦护还不甘心道:“殿下,您可以以顺天府的名义去要人了,说起来,五城兵马司把顺天府的权利都抢光了。”
看见五城兵马司的人来了,监生们也不跑,全都安静的站着,等着被抓回去。
这事情怎么说呢读了一辈子儒家经典,突然有人告诉你,《尚书》是假的,那么别的呢《论语》《春秋》等一系列经典,是不是前人托名所做呢读书人奉为圭臬的儒家经典,居然是假的,这不是读了个寂寞么精神世界都崩塌了!
李元在顺天府的情况比较微妙,大概是以前吃过亏了,现在学乖了,挂着监督的名,却只是带了眼睛和耳朵,没带嘴巴。赶紧来找贾琏求情,结果人都没见着,这厮躲起来了。找简仁达没有,这没节操的混蛋,开口闭口,贾大人有交代。
碰了一头钉子,韦护又去找别人,这次去了顺天府,直接找上了李元。
这次李元不客气了,直接驳斥:“一派胡言,五城兵马司确实与顺天府有职能重叠之处,却从未越界执法。贾琏执掌五城兵马司之后,京城治安环境大大好转,百姓交口称赞,这也是百姓对朝廷的认可。不能因为监生违法乱纪没能免于责罚,就指摘五城兵马司僭越。”
学术的问题嘛,正经是学术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国子监这地方素来刺头多,喜欢动手。
简仁达自然是俯首遵命,这是给衙门创收,也就是贾大人了,换个别的衙门,谁敢啊名声还要不要贾大人不在乎名声也不是,他只是不在乎在读书人里的名声。说起贾大人在读书人中间的名声,很有点两极分化,喜欢他的人吧,觉得贾琏是道德楷模,不喜欢他的人呢,恨不得咬死他。
简仁达的年龄,还是有机会继续进步的,所以很卖力气,三年之后,争取再升一级。
收起五百两银票,贾琏回家给香菱做零钱不提。
简仁达这次实在没法昧着良心说话了,京城的小康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二两银子,监生们走个过场就五两银子,做人不能太黑了。
d。吃饭都不得安生,这些监生真该死啊,有精力去砸报社,为何不能好好读一下《贾氏实学》。
这不,贾琏正要吃午饭呢,外面来报告:“国子监的监生们,砸了《士林风》报社。”
学术界继续闹腾,在报纸上隔空叫阵的事情,贾琏也不去关心了。一篇质疑《尚书》的文章顺利传开,慢慢发酵,目的已经达到了。
《尚书》是儒家经典啊,居然是后人伪作的,这还得了这篇文章的传播速度太快了,短短一个月,从京师飞速南下,又转进中原,总之非常之震撼。
于是一帮人去了内阁,张庭恩倒是见了他,得知他们的目的后,很干脆的拒绝:“本官若是尔等,不会浪费时间找人,而是赶紧凑钱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