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出个损招

 第446章 出个损招 

 贾琏也知道人口普查很难,但怎么说呢,我只负责提出建议,如何解决,肯定是不管的。 

 真的要能做到的事情,贾琏不会提建议,先做就好了。 

 比如说蒸汽机的运用,贾琏这边有一批最好的工匠,每天都在造。 

 造的过程中,还让工人发挥个人智慧,搞出各种新设备,然后用设备再生产设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统一度量。机械就是这样,加工精度越高,造出来的东西越好用。 

 例如,眼下正在试验的后装步枪,如何解决气密性,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加工精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钢材的质量问题,这个该如何提高,以前遵化铁厂官营的时候,贾琏也没啥好法子,他是外行。现在私营了,可以提要求了。 

 当然了,贾琏也不是光提要求,而是给出了建议,比如往钢水里加点东西,比如锰,或者硅。 

 不解决材料的问题,就算有合适的机床,没有刀头,也难以发挥作用。 

 一时半会的,也只能慢慢来了,目前试验中的后装步枪,用的还是黑火药的纸壳弹。 

 承辉帝与张庭恩、宁克三人商议之后,暂时没有结论,最终决定要上内阁会议,看看大家怎么说。 

 其实这么决定大概就是要放弃了,人多意见多,反对的声浪只要稍微大一点,事情多半就拖下来了。 

 张庭恩倒是很在意这个事情,下班前让人叫贾琏上家里去。 

 贾琏按时赴约,张庭恩连杯茶都没上,直接就问:“重编黄册的事情,是你的建议?” 

 贾琏点点头:“对,我寻思,先重编黄册,看看难度如何,一切顺利的话,再重编鱼鳞册。” 

 张庭恩听了点点头:“我就知道是你,别人也想不出这等难度的事情。行了。你回去吧,此事别对外说。” 

 真不是师徒之间的感情淡了,而是太随意了,没必要客套。 

 贾琏很高兴地走了,又省一桩麻烦。 

 张庭恩沉重的叹息一声,贾琏的建议,愿望是好的。 

 出了张府,轮到贾琏叹息了,张庭恩的表情,贾琏一看就知道,这事情黄了。 

 所以呢,想要从内部解决问题,难度是几何数级的。想要改良基本可以放弃抢救了。 

 除非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要革-命,你得有指导思想。就现在的国内,即便有人造反,走的也是治乱循环的路数。 

 至于贾琏,吃饱撑着了才去造反呢。有造反的精力,不如出去抢。 

 眼下的大周,内部动手术很难,出去抢倒是比较简单。 

 为什么通过改良无法解决问题呢? 

 你都不用看太远,看看现在的灯塔国就知道了。 

 快乐教育本质上就是愚民政策,儒家发展到后来,玩的也是愚民的一套。 

 普通人上升的通道,在国家进入安定期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会基本堵上,剩下一条独木桥,还有人千方百计要炸桥。 

 说到普通人上升的通道最顺畅的阶段,就国内而言,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如今的大周,在贾琏看来,农业技术暂时看不到提高的可能,小两亿的人口,想要缓解内部矛盾,就必须往外移民。 

 搞化肥,贾琏根本不懂,唯一知道的是海岛上的鸟粪,可以增产。问题是,岛上一共才多少鸟粪,能挖几年呢? 

 而且贾琏现在还是个京官,没有下地方,真要下地方了,倒是可以动一动挖鸟粪的念头。粮食增产,也是一项政绩嘛。 

 就现状而言,贾琏大概是没啥机会外放了,别的不说,只要他走了,研发司最多俩月就废了,代价太大,贾琏不愿意冒险。 

 这么说吧,一家企业,一个部门,明明看着发展的很好,效益很不错,也许就是换一个负责人的事情,这家企业或者部门,说败了就败了。 

 有的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私利,贱卖或者搞垮一家企业的案例。 

 所以呢,研发司贾琏必须要死死的攥在手里,现在只是个五品的部门,看似谁都可以欺负一下,没贾琏撑着,被拆分吃掉就是几个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