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主考乡试

 第473章 主考乡试 

 “定价太高了,再低一点。”贾琏瞅一眼,给出个决定。 

 “五百文一本已经很低了,再低就要亏本了。”贾蓉解释道。 

 贾琏摇摇头:“没指望这些书能赚钱,重要的是传播知识。” 

 对此决定,贾蓉自然无话可说。 

 回家,好好泡个澡,浑身舒坦了,开始躺尸。 

 这年月出门很辛苦的,即便是坐船,坐轿子,也辛苦的很。 

 想想上辈子年轻时候外出求学,一个人坐绿皮火车,三十六个小时啊,那真是一条命差点送里头。 

 贾琏是乡试主考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令贾蓉猝不及防的是,《贾氏实学》系列的书籍,瞬间卖爆了。 

 用秀才们的话说,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谁能想到贾琏做了主考呢?考生自然是要了解主考的学问以及喜好。 

 万一一篇文章写完,主考看了一眼,啊,居然一点贾氏实学的内容都无,差评。 

 运气好点的,前三名没了,运气差的,直接落地了。 

 讲真话,这事情贾琏也没想到,好在这书是雕版印刷的,随时找出雕版来,印就是了。 

 热卖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紧急加印的五千套,全都卖完了。 

 贾琏这套丛书有一点好,那就是重应用,实验内容多,只要认真读了,总能学到点东西。 

 乡试前三天,贾琏就被龙禁尉带走了,关进贡院内,一同被关的还有二十几个人。 

 作为主考,贾琏住的单间,副主考孙灏以前不认识,交流之后知道,他是礼部右侍郎。以前确实没啥交集,户部兵部督察院,贾琏都挺熟悉的。 

 考题呢,贾琏出策论的第一题,也就是家国天下,孙灏出了一题,剩下的都是其他考官临时出的。 

 有没有预先想好,这不存在的,贾琏之外,谁能做考官,都是当天通知,当天带走。 

 科举的内卷程度,远高于高考。 

 整个直隶和顺天府,一共五千考生,其中顺天府占了一半,直隶占了一半。毕竟京城的人口多,顺天府之下十几个县呢。 

 时间到,开龙门,贾琏坐在门口,看着考生接受检查入内的过程,不禁感慨,当年的自己。 

 科举搜身很严格,当然也要看时候,看地方,看考官。 

 明朝出现过一次乡试,具体那个省忘记了,变态的主考要求考生脱光了检查。 

 真就是让秀才们颜面扫地。怎么说呢,逻辑是这样的,只有在他们考中之前狠狠的羞辱,他们考中了才会珍惜。 

 贾琏要求没那么高,就正常的检查。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终于听到一声喊:“时间到,关龙门!” 

 沉重的大门,临时上的油,却依旧艰涩,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贾琏不紧不慢的回自己的单间,先睡一觉再说,早晨起来的太早了,换了地方睡觉,就是很难适应。 

 这些天,不单单的折磨考生,考官也被折腾的够呛。 

 尤其是这些考官,好多都是老登。像孙灏,六十岁了,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再进一步了,选他做副主考的意思很明显,给贾琏做背景板。 

 其他的考官也都差不多,平日里都是一些不得志,年龄较大,没有多少上升空间的官员。 

 贾琏在这群人中间,就非常的醒目。也没谁敢跟他倚老卖老。由此可见,布置这一切的人,是何等的煞费苦心。 

 第一场考完了,学生们退场,考官依旧关里头,改卷子之前,贾琏强调了一句:“家国天下为题,内含治国理念。各位谨记,凭他写的如何换团锦簇,都不能离了这条宗旨。” 

 很多书上的内容,完全就是个人理解,儒家的学问,无论如何发展,如何容纳佛道思想,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入世治国展开。 

 准确的说,是治民。 

 儒家大体上是主张愚民政策的,这个政策的目的,就在于垄断知识,进而垄断话语权。 

 都是人,都是一张嘴巴,说话有人听与没人听,完全是两回事。社会一旦进入了阶级高度固化的阶段,玩法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