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立储呼声(第3页)

 接着承辉帝又道:“今年下半年,诸多大臣上奏,提到了立储的事情。朕想问问内阁诸公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 

 抛出这个话题之后,承辉帝面无表情的坐下。 

 这个议题有点要命的! 

 是个内阁大臣都知道,立储之事太过敏感,但总有人忍不住想赌未来,赌预期。 

 举个例子,大a反复虐股民,股民却依旧如同韭菜,割一茬又长出一茬来。 

 长记性了么?也许有人长了,比如本人,07年离开股市后,就再也没碰,不挣认知范围内的钱。因为凭运气挣的钱,一定会凭本事亏掉。 

 只不过本人环顾四周后发现,我认识的人里头,除了我,没一个离开的。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我这些年没在股市里亏钱,从别的地方挣钱了么? 

 坦白说,没挣,也没亏,因为房子买了一些,最终还是亏了点通胀率。 

 人生在世,有无数的人盯着你口袋里的那点积蓄,太难了。 

 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扯远了。大家领会精神吧。 

 总之呢,总是会有人愿意去赌一把未来的。 

 成功了,就是我牛逼,失败了,就是运气不好。 

 回到立储的事情上,赌未来,成功了,那就不是我牛逼那么简单了,失败了呢?也不是运气不好的问题。 

 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都说是吕不韦。相关的成语,奇货可居。 

 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吕不韦的成功,只有少数人,记住了吕不韦的结局。 

 前者觉得,有吕不韦做教训,我一定能赌赢,并且保住晚节的。 

 后者觉得,这类事情还是别赌的好,后果太严重。 

 内阁里头五个人,其实就很泾渭分明,有人铁了心要赌一把,有人则打死都不赌。 

 “既然朝野皆有此意,陛下不妨考虑一下日渐高涨的呼声?”郭衍就是愿意赌一下的人,只是还算谨慎,没说他支持谁,冒险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如果皇帝觉得可以,那就再说后续。 

 “天家无私事,微臣也以为,陛下需回应一下立储的呼声。”宁克的态度比郭衍要保守一些,实际上大差不差,他也是在试探。 

 “臣没有看法!”潘季驯根本就不沾边,就这事情,想让他表态,没门。 

 承辉帝把视线对着林如海,作为次辅,现在兼着吏部尚书的职务,配置与此前的梁道远一个级别,可以说坐稳了次辅的位置。 

 “是否立储,难道是臣子该操心的事情么?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于一时?”林如海的也很干脆的亮明态度了,反对臣子干预立储。 

 至于张庭恩,此刻正在欣赏面前的茶杯,这工艺不错啊,不愧是官窑的精品,回头走的时候,要不要顺一个呢? 

 承辉帝直接略过张庭恩,立储的事情,两人讨论了无数次,张庭恩的态度很坚定,别问,问就是没态度。 

 皇帝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有人想窥探,有人则根本不敢试探,有人则是根本不会试探。 

 总之,很玄妙。 

 “诸公的意思,朕知道了。近期关于立储的奏折,半数京官都上奏了,地方上的大员也有差不多三成上奏,建议尽快立储。呼声日益高涨,朕也不能不给个说法。既然如此,那便下一道旨意,七品以上官员,皆可上奏表明态度。不愿意上奏的,朕也不勉强。内阁拟旨,明发天下吧。” 

 承辉帝给了这么一个态度后,张庭恩起身道:“遵旨!” 

 内阁诸公的心思,此刻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窃喜者,有忧虑者,有古井不波者。 

 “下一个议题,贾琏给朕的奏折里,建议加大扶持西宁王的力度,诸卿以为如何?” 

 此前关于立储的话题,造成的震撼太大了,搞的内阁诸公根本没心思在这个议题上伤脑筋。 

 “贾巡抚擅外事,微臣认可他的建议。”潘季驯第一个站起支持,他现在就盼着会议早点结束,多呆一会都是煎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