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断刃天涯
第501章 又是年关将至(第2页)
早看见这篇奏折,谁还敢吃差价啊?现在伴随着这篇奏折的邸报上,还有关于惠州知府等官员的判决内容。流八千里。
够的上这个距离的,只有新设安西都护府了,别的地方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只能说,陛下对于官员禁止银币流通这个事情的痛恨程度。
无论如何,还是没有开杀官的先河,倒是贾琏在惠州,砍了十几颗士绅的脑袋。
年前几天,贾琏白天一直在外面跑,从水师学堂到各地驻军的营地,全都走了一遍。
总算是赶在除夕前一天回到了广州,除夕当日,贾琏便衣出行,看见大街上报童光着脚,心里很是不悦。
狗日的薛蟠,做善事不能做到位么?一双鞋才几个钱?
年前,各个衙门都放假了,唯独巡防营没放假,依旧要全城戒备,当然不是防造反,而是防各种意外,治安防火之类。
水师的疍家青年们,总算是得到了假期,不过时间不长,只有两天,并且不是一起放假,而是轮休。根据贾琏的要求,军中随时保证有拉出去作战的能力,确保最少十条战船能开出去打。
大街上人实在太多了,贾琏转了一会就掉头。
大过年的,有人欢喜有人愁。
巡抚衙门内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布政司衙门和广州知府衙门里,却少了几份喜气。
原因嘛,通过京城的关系获悉,他们的年度评价为中下。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大的恶劣事件发生,比如说税收完成度极差,当地百姓闹事。京察的时候,最常见的评价是中平。
就是说,哪怕你干的再烂,当地百姓再不满意,只要税收不出问题,百姓没闹事,都能拿到一个中平的评价。
现在的评价是中下,说明布政使和广州知府,下一届都将面临降级的处罚。布政使会调走,去一个下省,知府也一样,会去一个下州。
总而言之,这两位是无法在广州继续为官了。快的话,也就是年后的事情,慢一点,能等到他们任期结束。
贾琏其实真的无所谓,只要他们不捣乱,也能容下他们。问题是,京城那边的大佬们,容不下他们。在广东地面上,不能给贾琏帮忙的,都是在扯后腿的。赶上林如海兼了吏部尚书,首辅又是张庭恩,他们还能有个好?
这不,贾琏回到巡抚衙门时,这俩都在等候。
基本的礼仪,贾琏还是有的,请两人去了书房谈话。
二人说的很隐晦,大概意思是,以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巡抚不要介意,今后大家同朝为官,相忍为谋,就不要计较过往的不快了。
贾琏听不懂啊,因为他不知道这哥俩的命运,所以只能装傻,保持客套的微笑。
两人觉得达到目的后,一起告辞离开。宝钗进来送礼单时,贾琏才知道,这俩各自送了一份重礼。
有多重呢?布政使送了五千两黄金,广州知府送了三千两黄金。
按照现在行情,一两黄金能换十八块银元,这礼也太重了。
作为城内贵妇们的首领,宝钗还提了一句,布政使和广州知府多半要调走,这两家的夫人都表示,今后想见面太难了。
因为礼太重了,宝钗不知道该不该退回去。
贾琏立刻明白,这俩不是不接受调走,而是怕贾琏记仇。调走不耽误他们继续做官,继续快活。一旦贾琏记仇了,今后但凡出一点事情,这俩都不会落个好结果。至少今后向上的路,肯定是断掉了。
搞明白原因后,贾琏自然知道是京中发力了。既然如此,那这份礼就不收白不收。
民脂民膏在自己的手里,还能发挥点作用。
“你哥呢,最近怎么没见着他人?”贾琏很快把两位官员的事情丢一边,想起了报童赤脚满地跑的事情。
宝钗听着心里一惊:“怎么,他又犯错了?”
贾琏看一眼鼓起来的肚子,笑着安抚:“想啥呢?就是想问问他,明年有啥打算。”
“原来如此,那我这就让人去请他过来。说起来,我哥长期在广州,娘如今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这年过的……。”
贾琏听出点意思来了,薛家产业南移之后,事情太多,薛蟠还真就一时半会的顾不上薛姨妈了。
“想就让人接过来嘛,更何况,你大舅称病了,我代着总督衙门的差事。三年的任期之后,恐怕无法回京,还要继续在外为官。”
贾琏这么一说,宝钗顿时露出喜色:“年后就接过来,我也好经常见到母亲。”说一半她就停顿了,换了一个同情的表情:“只是苦了京城的凤姐姐,一个人操持贾家上下。”
够的上这个距离的,只有新设安西都护府了,别的地方根本就达不到要求。
只能说,陛下对于官员禁止银币流通这个事情的痛恨程度。
无论如何,还是没有开杀官的先河,倒是贾琏在惠州,砍了十几颗士绅的脑袋。
年前几天,贾琏白天一直在外面跑,从水师学堂到各地驻军的营地,全都走了一遍。
总算是赶在除夕前一天回到了广州,除夕当日,贾琏便衣出行,看见大街上报童光着脚,心里很是不悦。
狗日的薛蟠,做善事不能做到位么?一双鞋才几个钱?
年前,各个衙门都放假了,唯独巡防营没放假,依旧要全城戒备,当然不是防造反,而是防各种意外,治安防火之类。
水师的疍家青年们,总算是得到了假期,不过时间不长,只有两天,并且不是一起放假,而是轮休。根据贾琏的要求,军中随时保证有拉出去作战的能力,确保最少十条战船能开出去打。
大街上人实在太多了,贾琏转了一会就掉头。
大过年的,有人欢喜有人愁。
巡抚衙门内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布政司衙门和广州知府衙门里,却少了几份喜气。
原因嘛,通过京城的关系获悉,他们的年度评价为中下。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大的恶劣事件发生,比如说税收完成度极差,当地百姓闹事。京察的时候,最常见的评价是中平。
就是说,哪怕你干的再烂,当地百姓再不满意,只要税收不出问题,百姓没闹事,都能拿到一个中平的评价。
现在的评价是中下,说明布政使和广州知府,下一届都将面临降级的处罚。布政使会调走,去一个下省,知府也一样,会去一个下州。
总而言之,这两位是无法在广州继续为官了。快的话,也就是年后的事情,慢一点,能等到他们任期结束。
贾琏其实真的无所谓,只要他们不捣乱,也能容下他们。问题是,京城那边的大佬们,容不下他们。在广东地面上,不能给贾琏帮忙的,都是在扯后腿的。赶上林如海兼了吏部尚书,首辅又是张庭恩,他们还能有个好?
这不,贾琏回到巡抚衙门时,这俩都在等候。
基本的礼仪,贾琏还是有的,请两人去了书房谈话。
二人说的很隐晦,大概意思是,以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巡抚不要介意,今后大家同朝为官,相忍为谋,就不要计较过往的不快了。
贾琏听不懂啊,因为他不知道这哥俩的命运,所以只能装傻,保持客套的微笑。
两人觉得达到目的后,一起告辞离开。宝钗进来送礼单时,贾琏才知道,这俩各自送了一份重礼。
有多重呢?布政使送了五千两黄金,广州知府送了三千两黄金。
按照现在行情,一两黄金能换十八块银元,这礼也太重了。
作为城内贵妇们的首领,宝钗还提了一句,布政使和广州知府多半要调走,这两家的夫人都表示,今后想见面太难了。
因为礼太重了,宝钗不知道该不该退回去。
贾琏立刻明白,这俩不是不接受调走,而是怕贾琏记仇。调走不耽误他们继续做官,继续快活。一旦贾琏记仇了,今后但凡出一点事情,这俩都不会落个好结果。至少今后向上的路,肯定是断掉了。
搞明白原因后,贾琏自然知道是京中发力了。既然如此,那这份礼就不收白不收。
民脂民膏在自己的手里,还能发挥点作用。
“你哥呢,最近怎么没见着他人?”贾琏很快把两位官员的事情丢一边,想起了报童赤脚满地跑的事情。
宝钗听着心里一惊:“怎么,他又犯错了?”
贾琏看一眼鼓起来的肚子,笑着安抚:“想啥呢?就是想问问他,明年有啥打算。”
“原来如此,那我这就让人去请他过来。说起来,我哥长期在广州,娘如今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这年过的……。”
贾琏听出点意思来了,薛家产业南移之后,事情太多,薛蟠还真就一时半会的顾不上薛姨妈了。
“想就让人接过来嘛,更何况,你大舅称病了,我代着总督衙门的差事。三年的任期之后,恐怕无法回京,还要继续在外为官。”
贾琏这么一说,宝钗顿时露出喜色:“年后就接过来,我也好经常见到母亲。”说一半她就停顿了,换了一个同情的表情:“只是苦了京城的凤姐姐,一个人操持贾家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