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西荷有限互助条约(第2页)

贾琏的这套思想,在少壮派的官员中,颇有影响力,伴随着承辉变法,慢慢的深入人心。

这几年,民间媒体上,不少人叫嚷着要恢复汉唐雄风。

尽管心怀不满,奥登也只能忍耐下来。这个世界的歧视无处不在,很明显,在东方帝国人的眼里,荷兰远远不及英法。

马车在水泥路上跑的非常平稳,近乎感受不到太多颠簸,这让奥登的心情更糟糕了,透过玻璃窗往外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城市,地面却异常的干净整洁,空气中那股码头特有的腥臭味,也没有欧洲码头那般浓烈。

截至目前,目光所到之处,无不透着一股令人绝望的信息。这个国家的强大和富庶,远远超出了事先的预期。难怪英法争着签署友好协议,并以此为荣。经过英法媒体的大喇叭宣传,如今欧洲的王室,英法在前,余者在后。神罗都得往后排,原因是神罗王室拿不出东方帝国陛下赠送的国礼。

没东大陛下的认证,似乎王室身份都贬值了。这也是为何驻巴黎的公使馆,总是那么繁忙,有接待不完的客人。

奥登出发之前,据说神罗拉了一批国家,比如普鲁士与罗斯帝国,要联合组团过来。事情进展的很不顺利,原因是罗斯帝国不配合。

也有说神罗看不上罗斯王室的说法,众说纷纭,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相比之下,据说奥斯曼帝国的使团到达巴黎,邀请驻法公使前往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很明显,日渐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急需获得外部的助力,东方帝国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彭林无疑是个称职的官僚,完成接待任务后,立刻来到巡抚衙门,汇报接待工作事宜。

“那个使者好不晓事,弹丸之国竟欲与英法同等待遇。”彭林上来就告黑状,贾琏听了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对于彭林,谈不好好恶,就是一个下属。配合工作,就好好相处,不配合,就想法子撵走。贾琏可没太多的精力去搞这些。怎么说呢,贾琏对少壮派比较客气,那是因为他们是少壮派。年龄大的官员,等贾琏进内阁时,估计都是老家伙,干不了几年了。

现在都在传,贾琏是少壮派的领袖,这个称谓贾琏基本上默认了,任凭流言发酵。

说起来,这个称谓与昔日贾琏孤臣的人设是相悖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能墨守成规,需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形象上做细微的改变。

当然了,贾琏不会主动去宣扬,但也不否认。

“英法也没多大,只不过他们海外殖民地大。至于荷兰,在欧洲已经是三流国家,不必太在意。再说了,荷兰人盘踞南洋二百年,也该到了算账的时候了。谈判由彭大人负责,有什么困难,只管说。陛下将此事交给本官主持,而不是让他们直接去京城,已经很说明态度了。”贾琏一边给彭林查定心丸,一边确定谈判的基调。

在当前的朝廷格局之下,在陛下坚定的意志之下,不敢说上下一心,至少没几个不怕死的跳出来唱反调的。

自古以来,中原帝国对于周边的所谓朝拜,在多数情况是不欢迎的。原因很简单,生怕一个处理不好,酿成边患。还有啊,这些外藩呢,不守规矩,总是会搞出一些事端来。朝贡使团还要给赏赐,这点明朝比较严重。土木堡之变的起因,就是因为瓦剌使团虚报了人数。

关于土木堡之变,网上乱七八糟的解读很多,什么文官集团的迫害之类的鬼话都出来了。

周帝国对于外藩的态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做法,但也略有改动,赏赐方面比较有度。

等到英法来访时,贾琏搞了另外一套外交策略,藩属那套还保留着,只不过不再扩大规模。今后再有来访的,一律按照贾琏的这一套,面上肯定是平等的,赏赐就不存在了,格局需要给与合适的国礼,这倒是必须的。

英法受重视,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欧洲强国,放在世界上,也是前三的强国,当然要尊重了。

这套东西用贾琏的话说,是针对西洋没有接受教化的蛮夷设定的,他们也很吃这一套。

今后即便要教化,也不是朝夕之事,当徐徐图之。

这就是睁眼看世界的好处了,现阶段对于西洋商人的来访,还是有很强的限制措施。一点一点来吧,至少他们的公使可以驻京了。

彭林快速的领会了贾琏的意图,次日的谈判在会馆内开启,上来双方就表明了各自的态度。

奥登率先表达了来意:“我国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历时二百年,东方帝国的前身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贵国所说的宣慰司就是明朝设立的,明朝还在的时候,对于印尼的殖民也没有任何不满的态度,如今贵国扬言自古以来,并不符合国际惯例。本着友好的原则,我国还是希望与贵国达成友好协议,今后加强往来,互利互惠。”

彭林板着脸,嘴上不说,心里疯狂吐槽,我还不知道明朝的事情,需要你提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