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李元的观察


第511章 李元的观察

感受到贾琏的疏离,李元并不沮丧,因为这厮一直都这样。

看着一脸疲态的李元,贾琏也没废话,请上车,送到准备好的馆驿,摆开香案,李元宣读旨意后,贾琏接旨,客套一番,告辞离开,让他先好好休息。这个理由很充分,贾琏可不会承认是为了保持距离。

至于生活上照顾不照顾的,李元出门身边太监侍女至少二十个,哪轮的到贾琏操心。

别看受伤的是李元,更受伤的是妃子们。

哦,李元封号是晋王,李亨是鲁王。也是当今皇子中唯二的亲王,其他都是郡王。

也许是家教严格的缘故,贾琏对于其他皇子没有太多印象,他们太低调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大殿下在编书。

教育皇子方面,承辉帝算比较成功的,没教出行事猖獗的皇子。

相比之下,太上皇就很失败了,皇子之间为了夺位,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也许是受到了太上皇时,谁当太子就会被兄弟集火的缘故,承辉帝迟迟不立太子。

多数人都认为承辉帝把李元弄到广州来,很可能还要跟着下南洋一趟,这就是放弃他的意思。

贾琏的理解则不是这样,承辉帝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寄望甚深。来广州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建功立业啊。

想到这里,贾琏多少有点为李亨打抱不平了,回头上奏的时候,军功方面正常上报就行。反正是来做观察使的。

无论如何,李元还是被打发到广州来了,人不在京城,夺位道路自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至少是失了先手。

休息了一天,李元便迫不及待的要行使观察使的权利,派人给贾琏通报,提出要了解南洋战事的准备工作。

接到通报的贾琏心里不爽,原因嘛,你不能亲自来一趟么?非要我登门汇报?

贾琏把参谋处长叫来,让他走一趟,向李元汇报战前的准备工作。至于贾琏,不是不能亲自去,而是不愿意落人话柄。

说句阴谋论的话,亲自去汇报,时间拖一点,李元要留饭呢?两广代总督,在二殿下的住处呆了半天时间,别人怎么看?
而且贾琏的事情确实很多,还要去各处驻军巡视,看看最后的战前准备工作如何。

不打仗不知道,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过去几年,都砸进去了近三千万银元。其中海军占了七成。

海军为啥花钱如流水呢?很简单,舰炮要操练吧?打一发炮弹,不算炮管的折旧,单算炮弹,实心的弹丸+发射药,就是二十元起步。

一艘三级战列舰,九十六门火炮,演练一次,即便每炮一发,自己算多少钱?何况这种实弹演练,不是一次性的。

相比之下,一个水兵一个月的花费才多少,二十元肯定用不到。

说实话,这就很便宜了,现代社会的大二踢脚,那才叫真的贵呢。单位都是万啊!
为了战斗力,尽管烧钱,贾琏咬着牙也认了。毕竟平时不多练,上了战场就是送菜。

李元得知贾琏没有亲自来汇报,心里不免有点失望,不过还是很认真的听取了参谋处长的汇报。

贾琏的军中存在参谋处的事情,李元很早就知道了,借此机会,也很仔细的询问了,参谋处的功能。

得知参谋处在军中权利很大,所有作战计划都是他们制定,军队的后勤补给,人员训练等等,都是参谋处在负责,目的就是让指挥官将注意力集中于作战时,李元深感震撼。尽管不是很懂军事,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指挥官如果能不被琐事干扰,集中精力指挥作战,自然有莫大的好处。

“回去告知贾大人,本观察使希望到军中看看,慰问一下将士们。”李元自然是不甘寂寞的,变着方子,想拉近与贾琏的关系。

这些年李元深知,别看贾琏人在外地,来自皇帝的信任一点都没减少,这是未来的内阁大臣,不出问题首辅基本确定,借此机会拉近关系有大好处。当然了,现阶段看,贾琏只愿意在公事层面有接触,公事之外,保持距离。

参谋处长转达了李元的要求,对此贾琏无法拒绝,只能安排,明天一早去南洋第一镇。你不是想看看军队么?行,让你尝尝味道。

看着熟睡的儿子,宝钗心满意足的起身离开,因为贾琏的坚持,她给儿子喂了初乳,后续还断断续续的哺乳,奶娘也是请了的。

薛姨妈见她出来,笑着说话:“有了儿子,今后在贾府内,倒是多了一些考量。”

宝钗知道母亲的意思,没有接这个话。荣国公留下的爵位,哪里是她能觊觎的?那是贾荃生下来就确定的,只要他在,别人就死心吧。

“老爷奉旨开拓南洋,一番功勋自然少不了,眼下就两个儿子,以老爷的年龄,功高难赏,自然便宜到子女身上。此事,看看大小姐就知道了,至于大公子,那是爵位继承人。”宝钗对于现状还算满意,贾琏身边有身份的,可不就她一个么?至于三姐,那是不能进贾府的,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