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冲击在即(第3页)

“贾大人,怎么就不完善了?”李元忍不住问了一句,贾琏抬头看他时,脸上露出了微笑:“炮台的位置虽然标出来了,但不全面。西班牙人的海军缩在港口内不出来,完全可以把舰炮搬上岸。张副将派人回来通报,堡垒区外围,大口径火炮射击,应该就是舰炮,要找出来摧毁掉。”

李元听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又问:“何为热气球?”

贾琏笑了笑:“下午就能就位,殿下届时便知。”

说着话,贾琏出了指挥所,在外面的空地上抽烟,李元跟上前道:“大人的问题,元已经有答案了。朝中小人多而君子少。”

贾琏又笑了笑,李元的脑子真好用,这个问题能如此快的想明白。“殿下如何想明白的呢?”

李元叹息道:“朝中有君子,也有小人。然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在上,为成事愿意用小人,小人在上,则不用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慎独,小人结党,久而久之,朝中君子无立锥之地矣。幼年在学堂时,先生所教皆圣贤道理,君子之道。然则,书上的道理,也只是在书上。孤在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圣人若在,当做何感想?无怪后人皆推崇三代之治。”

本以为这厮想明白了,没想到最后来一句三代之治,给贾琏搞笑了。

“噗嗤!”很不礼貌的笑出声了。

李元顿时一脸尴尬,这笑声的嘲讽意味太明显了。

好在李元在心胸方面是不错的,当即抱手:“还请先生指出孤的错。”

贾琏听到先生这个称呼,再次果断的不接受:“不敢称先生,个人浅见吧。”

“谨受教!”李元的态度,真是虚怀若谷,怎么都挑不出毛病。这人的问题,是生活环境造成的,也有脑子不知变通所致。

“春秋之时,百家争鸣,孔孟仁义之道重结果,自贡赎人的故事,殿下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贾琏停顿,看看李元。见他微微思索后,认真的点头,这才继续。

“秦以法家兴,又因法家亡。汉初以黄老治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独大之后呢?东汉古今之争,何故?理学重形式而轻结果,告诉读书该怎么做,不可离经叛道。王阳明格竹子,格出一个心学,讲知行合一致良知。那么请问殿下,是结果重要呢?还是形式重要?还是良知重要呢?还是说,圣贤的道理不完善呢?”

一连串的问题,李元的脑子又宕机了。很多读书人,就算将书本内容倒背如流了,现实中却四处碰壁。

李元就有点这个意思,尤其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很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很多他犯的错,在他看来不是错。这个就很有趣了。

现实社会也一样,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我没错,要错也是别人的错,是社会的错。

每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个读书人都知道,但有几个人会在一件事情之后进行复盘?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呢?

见李元有陷入了沉思状态,贾琏笑眯眯的走了,就是要给他找点问题好好想想。

道理其实不复杂,只要给李元讲一讲唯物主义。奈何这玩意太过惊世骇俗了,贾琏不敢摊开了说,只能一点一点的引导。

如果李元真的能接受并理解贾琏的理论,那今后说服李元在外开拓一个王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登陆点继续热火朝天,六个栈桥不断的将物资运上岸,此前海龙头盖的草屋足够成为仓库,士兵们暂时还要睡帐篷。

在他们看来,不远万里运来的物资,比人可宝贵的多了。

侨民点之外,越来越多的土著聚拢在一起,望远镜中,无数的眼睛里充满了贪婪。他们不敢对西班牙人如何,却敢对华侨亮出獠牙。

崔路浅浅的睡一下就起来了,四处观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随着午后气温渐渐下降,土著们要发起攻击了,并且是一次四面八方的全面进攻。

侨民点在地形上就比较吃亏,除了很早以前核心区修的一道胸墙,一道浅浅的不过一米深两米宽的壕沟,就剩下一马平川的地形。

最初侨民的聚集地并非如此,这是后来西班牙人强行安排的结果,就是要让侨民点无险可守,随时准备献祭。

庆幸的是,侨民们吃苦耐劳,核心区的建筑较为坚固,个别建筑还是用石条修的,别说挡子弹了,炮弹都不在话下。

绝大多数建筑,也都是红砖建筑,这点给防守带来了不少好处。

崔路与海龙头、陈老大商量后,决定四面防御依旧不变,一营四个队,分别在四个方向作为预备队,一旦防守出问题,立刻顶上去。

“土著上来了!”瞭望塔上一声吼,三人立刻散开,各自归位,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冲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