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断刃天涯
第517章 又一日(第3页)
贾琏的指挥风格,新军军官们清楚的很,不求速胜,能不冒险,绝不冒险,但求立于不败之地。
入夜之后,贾琏安排好值班,躺下就睡,紧张了一天,蚊虫叮咬哪里还顾得上。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高度紧张,一直绷着的累。
尽管已经多次参战,但这一次不一样。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洋,真是不敢有丝毫的错误,就怕一旦战败了,可能被人丢海里喂鱼。
睡了一夜的贾琏醒来时,天正好刚亮,随意的梳洗了一下,毛巾随意的在身上擦了擦,三天没洗澡了,难受归难受,一时半会也顾不上了。他还是好点的,前方的将士们才是真的受罪,这个炎热的季节,还是在东南亚,衣服早就馊了也顾不上梳洗更衣。没法子,这就是战争。
对于李元而言,昨夜又没睡好,贾琏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李元觉得,如果都能想通了,今后他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当政者。
随便梳洗了一下,吃了一点稀饭的李元,再次找到贾琏。
刚吃完一碗面条的贾琏,放下筷子起身:“二殿下,可用了早餐?”
“用过了,孤来回答先生的问题。”李元显得非常急迫,真的有一种破茧前夜的感触。
贾琏点上一支烟,一边走一边道:“看来殿下是想清楚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谁,一个人无法成事。所以,必须将更多的人聚拢在身边,无关君子与小人。人多了,利出多孔,为上者必须调配好利益分配,让大家都能接受,听从调遣。但是要有底线,不可伤及社稷根基。”
李元给出的答案,贾琏听了笑了笑道:“不伤及社稷的根基,殿下觉得可能么?”
李元沉默了,想法是好的,现实则很难做到。只能尽量的减少对社稷根基的伤害,但如同蚕食一般,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天下那么多官绅啊。他们不需要承担赋税,最终所有的负担,都会落在庶民的头上。一天两天没事,一年呢,十年呢,一百年呢。
李元自己就是特权的受益者,他不难想到,那些围着自己转的人,到底图点啥。
“欲壑难填,承平日久,肉食者一日多过一日。难啊!关于治乱循环,孤已经想明白了,不等人地矛盾激化,食利者已经先彻底的烂掉了。这些史书中都有记载,很多时候,食利者之间的内耗,即便是国家处在一个不错的状态,依旧能快速的令朝廷自我毁灭。西晋就是例子,八王之乱,不死不休,最后便宜了异族,始有五胡乱华。”李元找不到一个好法子,只能叹息一声承认他做不到,至少现在做不到。
贾琏听了笑而不语,李元似乎得到了鼓励,继续道:“帝国的崩塌,一定是内部开始的。从史书里看,北宋为避免藩镇之乱,压制武将的同时,借助乱世对世家门阀的冲击,以科举为重,给了寒门机会的同时,间接的削弱了世家,故宋以后,无世家,无门阀。世家门阀是没有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只不过具体到一家一姓,弱小了很多。皇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贾琏听到最后,多少有点惊讶,这李元还是挺敢说的嘛。看看四周无人,贾琏才放心。
“殿下慎言啊,隔墙有耳。”嗯,还是提醒了一句。
李元只是笑道:“孤出京之后,就知道很难回去了。在京之时,孤有贤王之名,殊不知,孤沾沾自喜之余,父皇深恶痛绝。”
贾琏愣住了,失声笑道:“那不至于,陛下仁厚,对两位殿下殷切之心,在下身为臣子,感受颇深。”
李元笑了笑没说话,贾琏走了几步停下回头道:“二殿下,以微臣浅薄的见识,只能说朝廷现状是与国力相对称的。如何避免治乱循环,看看陛下现在做的事情就知道了。对内,整顿吏治的同时开源补充国用。开源节流,简单的四个字,说的容易做到很难。贾某搞研发司的初衷,就是为了国用开辟新的财源。对外,则开启新一轮的扩张,没外人就不提什么对外夷的教化,占了新的土地后,向外移民,缓解人地矛盾。民间的乡绅们作为地主,当给他们种地的人少了之后,自然会有聪明人开始善待佃户。国家是人组成的,有人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政策,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能缓解社会矛盾,使之不会全面爆发。”
很费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道理,贾琏煞费苦心的用李元能听懂的话来解释。
“秦法苛责,民不堪忍受,故而称暴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世却不能引以为戒。悲哉!”
李元一阵文绉绉的感慨,贾琏沉默了,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本章完)
入夜之后,贾琏安排好值班,躺下就睡,紧张了一天,蚊虫叮咬哪里还顾得上。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高度紧张,一直绷着的累。
尽管已经多次参战,但这一次不一样。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洋,真是不敢有丝毫的错误,就怕一旦战败了,可能被人丢海里喂鱼。
睡了一夜的贾琏醒来时,天正好刚亮,随意的梳洗了一下,毛巾随意的在身上擦了擦,三天没洗澡了,难受归难受,一时半会也顾不上了。他还是好点的,前方的将士们才是真的受罪,这个炎热的季节,还是在东南亚,衣服早就馊了也顾不上梳洗更衣。没法子,这就是战争。
对于李元而言,昨夜又没睡好,贾琏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李元觉得,如果都能想通了,今后他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当政者。
随便梳洗了一下,吃了一点稀饭的李元,再次找到贾琏。
刚吃完一碗面条的贾琏,放下筷子起身:“二殿下,可用了早餐?”
“用过了,孤来回答先生的问题。”李元显得非常急迫,真的有一种破茧前夜的感触。
贾琏点上一支烟,一边走一边道:“看来殿下是想清楚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谁,一个人无法成事。所以,必须将更多的人聚拢在身边,无关君子与小人。人多了,利出多孔,为上者必须调配好利益分配,让大家都能接受,听从调遣。但是要有底线,不可伤及社稷根基。”
李元给出的答案,贾琏听了笑了笑道:“不伤及社稷的根基,殿下觉得可能么?”
李元沉默了,想法是好的,现实则很难做到。只能尽量的减少对社稷根基的伤害,但如同蚕食一般,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天下那么多官绅啊。他们不需要承担赋税,最终所有的负担,都会落在庶民的头上。一天两天没事,一年呢,十年呢,一百年呢。
李元自己就是特权的受益者,他不难想到,那些围着自己转的人,到底图点啥。
“欲壑难填,承平日久,肉食者一日多过一日。难啊!关于治乱循环,孤已经想明白了,不等人地矛盾激化,食利者已经先彻底的烂掉了。这些史书中都有记载,很多时候,食利者之间的内耗,即便是国家处在一个不错的状态,依旧能快速的令朝廷自我毁灭。西晋就是例子,八王之乱,不死不休,最后便宜了异族,始有五胡乱华。”李元找不到一个好法子,只能叹息一声承认他做不到,至少现在做不到。
贾琏听了笑而不语,李元似乎得到了鼓励,继续道:“帝国的崩塌,一定是内部开始的。从史书里看,北宋为避免藩镇之乱,压制武将的同时,借助乱世对世家门阀的冲击,以科举为重,给了寒门机会的同时,间接的削弱了世家,故宋以后,无世家,无门阀。世家门阀是没有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只不过具体到一家一姓,弱小了很多。皇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贾琏听到最后,多少有点惊讶,这李元还是挺敢说的嘛。看看四周无人,贾琏才放心。
“殿下慎言啊,隔墙有耳。”嗯,还是提醒了一句。
李元只是笑道:“孤出京之后,就知道很难回去了。在京之时,孤有贤王之名,殊不知,孤沾沾自喜之余,父皇深恶痛绝。”
贾琏愣住了,失声笑道:“那不至于,陛下仁厚,对两位殿下殷切之心,在下身为臣子,感受颇深。”
李元笑了笑没说话,贾琏走了几步停下回头道:“二殿下,以微臣浅薄的见识,只能说朝廷现状是与国力相对称的。如何避免治乱循环,看看陛下现在做的事情就知道了。对内,整顿吏治的同时开源补充国用。开源节流,简单的四个字,说的容易做到很难。贾某搞研发司的初衷,就是为了国用开辟新的财源。对外,则开启新一轮的扩张,没外人就不提什么对外夷的教化,占了新的土地后,向外移民,缓解人地矛盾。民间的乡绅们作为地主,当给他们种地的人少了之后,自然会有聪明人开始善待佃户。国家是人组成的,有人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政策,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能缓解社会矛盾,使之不会全面爆发。”
很费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道理,贾琏煞费苦心的用李元能听懂的话来解释。
“秦法苛责,民不堪忍受,故而称暴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世却不能引以为戒。悲哉!”
李元一阵文绉绉的感慨,贾琏沉默了,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