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煤炭的宝库(第2页)
弗洛特子爵目前是委员会在蒙斯的协调员,基本相当于副市长。作为瓦隆区贵族势力的代表,他推举出来的肯定都是在瓦隆区有影响力的人。
这就相当于法国与瓦隆本地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以后就算奥地利不想放手瓦隆区,这些人首先就会反对。
“感谢您的信任!”弗洛特子爵忙抚胸行礼,激动道,“我一定竭尽所能为您遴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那就有劳您了。”约瑟夫微笑点头,又接道,“哦,关于成立"瓦隆煤业联合公司"的事情,也要请您多配合福列会长。”
“是,殿下。”
所谓瓦隆煤业联合公司,就是由法储行出资成立的一家公司,对瓦隆区的煤矿进行收购或控股。受战争的影响,近几个月来煤矿的价格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正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不过这里不同于狭小的卢森堡,法储行也无力买下所有的煤矿,于是约瑟夫便拉上法国和瓦隆区的投资人,一起参股这家公司。
当然,决策权必须要掌握在法储行手里。作为最大的投资方,加上有军用物资筹备委员会站台,法储行没费什么力气便被公推为“唯一否决权董事”。
用不了多久,瓦隆区足以比肩德国鲁尔区的巨大煤炭储量,就能成为法国工业革命的强有力支撑。
而等到煤业联合公司从法国源源不断地拿到订单,获利的瓦隆区投资者、销售商以及工人也将会对法国产生更强的依赖。
……
英国外交大臣韦尔斯利侯爵并未如首相要求的那样直奔巴黎,与法国就印度方面的利益进行勾兑,而是乘船准备经由阿姆斯特丹港,冒着战火前往布鲁塞尔。
他很清楚,自己手里的筹码远不够与法国人交易印度,所以希望能在南尼德兰前线找到点儿筹码。
然而,他刚下船,就收到了卡尔二世向英国求援的消息。
卡尔二世所不知道的是,约瑟夫为了能让近卫军团保持充沛的体力和士气,已经实施了轮替模式。在布鲁塞尔南部的两个重要镇子各派驻了两个团的兵力,中间地带留了1千人警戒,加上散出去侦察的骠骑兵,总共也就一半兵力处于战备状态,另一半人则在纳慕恩北部进行日常训练。
每隔一个半月,两边轮换一次。
此外,他还在瓦隆区征召了5千本地人,组成“瓦隆卫队”,来协助布鲁塞尔的战事。在南尼德兰的法语区,只要给点儿军饷,愿意为法国王太子效力的人一抓一大把。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僵持局面之下,7千名近卫军团士兵,加上5千临时招募的杂牌军,就能应付对面士气低落的4万来人。
卡尔二世想起自己当初被俘的耻辱,怒气冲冲地命令面前的几名军官回去整理队伍,三天后再对法军发起进攻。
那些汉诺威将军噤若寒蝉地离开之后,卡尔二世也逐渐冷静下来。布鲁塞尔南面的法军战斗力极强,他自己也是领教过的,当时双方甚至没怎么正面对决,他就败下了阵来。
而近一个多月来的战况也证明,仅靠自己手里这点儿兵力,加上连队都站不齐的南尼德兰“农民”,很难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他长叹了一口气,在办公桌后面坐下,提笔给自己的妹夫,也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写了封求救信。
原本是他应乔治三世要求,出兵干涉南尼德兰局势,现在这却成了他自己的战争。
将信装入信封之后,他又觉不够稳妥,便重新拿起笔来,给英国首相小皮特也写了封信。两封信的核心内容基本一致,都是要英国派兵增援布鲁塞尔。
就在卡尔二世为战局而焦躁的同时,约瑟夫正在审阅刚呈报上来的“南尼德兰军用物资筹备委员会”招募考试结果。
是的,约瑟夫二世那边几乎是毫不迟疑地就同意了法国在南尼德兰南部征集后勤补给的要求,并命令南尼德兰的奥地利官员全力配合。
同时他还回信对法军在平定南尼德兰叛乱,以及打击普鲁士、汉诺威等入侵势力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信的末尾,神罗皇帝提到,将会用卢森堡作为法国出兵的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