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三路并进(第2页)
这完全就是一种灯下黑效应。
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对面是巴登。奥地利和巴伐利亚都下意识地感觉,那里有个国家挡在前面,自己无需担心。
但巴登虽然身为神罗邦国,但灵魂早就已经是法国的形状了。
这样的国家在斯特拉斯堡对岸不但起不到迟滞法军的作用,甚至还能为莫罗军团提供后勤补给。
莫罗的军队进入巴伐利亚境内之后,基本上就如虎入羊群,到处“平a”就行。
至于为何只让他带了1万5千人,主要是因为巴登的补给能力只撑得住这么大规模的部队。
此外就是要在巴塞尔对岸保持足够的兵力存在,否则可能会引起拉图尔的怀疑,从而提醒巴伐利亚防备。
莫罗看上去每天吊儿郎当的样子,其实手下的军团随时都保持着高度战备状态。
在接到命令之后,这些部队立刻转为行军状态,两天后便抵达了斯特拉斯堡。
这就是约瑟夫制定的全面反击计划。
随着奥地利的主力部队调动,法国从意大利、莱茵河南段和葡萄牙三个方向同时动手,令反法同盟顾此失彼,从而彻底丧失战略主动。
……
伦敦。
唐宁街十号。
小皮特烦闷地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了陆军委员会的温德姆将军,而后又看向韦尔斯利侯爵:
“很显然,奥地利在北意大利陷入了苦战。
“他们在那里的兵力虽然超过法国,但大部分都是几个月前刚动员的新兵。
“现在只能将您的新军调往曼图亚,才能稳住那里的局势,而后再设法对莱茵河西岸展开反击。”
在约克公爵的部队被击溃之后,韦尔斯利所训练的3万新军已是目前英国唯一能立刻调动的军团了。
不过这也是英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员装备了新式的火帽枪,炮兵也学习法国模式,大量编制骑炮兵。
韦尔斯利甚至还为士兵们配备了一种防弹插片。不过由于没有摸清法国防弹插片的制造工艺,所以只能大量用铸铁堆砌,最终在防弹效果不如法国货的同时,重量却超出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