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次纺八十根纱!一人顶一个工厂!

 第116章 一次纺八十根纱!一人顶一个工厂!【求订阅】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在外边看到这小小的飞梭之时,心里面的震撼不亚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地震。 

 父子两个人都是站在了帝国顶端的人物。 

 看到的东西比太多的人要高出许多,即便这只不过是纺织技术上面的一次革新。 

 可是他们两个却很明白,如果飞梭运用在了纺织业的话,那将会带来巨大的革新。 

 正如陈寒说的那样,由于纺织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每一步的改革,都会促进一个行业的巨大发展。 

 就犹如这个飞梭的发明一般,会大大的提高效率,会大大的降低棉布的价格。 

 会十分有利于百姓们的生活。 

 同时将会让大明在棉布市场上,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 

 在英国改革之前,飞梭的出现加快了织布的效率,从而使纱线的供应量急剧的加大。 

 这可是要比现在一次一更不知高出多少倍。 

 甚至你们的心里面一定会在想,这东西也不过如此,这么小小的一个东西,能有多大的难处。 

 只要我们仔细地发现,也一定能搞出来。” 

 她们现在用的纱线还是特别原始的方法。 

 一个人一台机子,就能够提高十几二十倍,那十个人呢?二十个人呢?一百个人呢? 

 看到这一幕的大娘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来了。 

 一是也只能纺一根,二是枯燥。 

 而且有足够的动力连三十二根线,八十根线一起纺都可以。 

 接着他说道:“大娘您应该很习惯用纺纱机,您现在看一看我这台机子能不能一次性纺出来。” 

 接着他又看向了,在场的这些学生说道,“刚才大家看到纺织机,有了飞梭的加入之后,效率提高了十几二十倍。 

 那大娘在边上早已看到了陈寒是怎么操作的,这东西其实并不难。 

 陈寒说的话,可以放在很多年轻的读书人身上。 

 她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古代科学技术不被重视的原因,就是儒家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 

 诶呀!自己的郎君真棒! 

 而那些有卓越见识的大作坊主们,一个个的都会有更好的未来。 

 到时候的大明将会迎来一次巨大的革命。 

 以前我们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梭子还能这样定在这个槽子里边。 

 要知道她们之前只能是一根线一根线的纺织。 

 大娘问道:“这么多呀?” 

 他发明一种一次性能够纺八根纱线的机器。 

 可没有想到陈寒居然说,有一种机器可以直接纺八根甚至十六根。 

 为的就是杜绝其他的学问,能超过他们,成为统治阶层最为青睐的学问。 

 他用手搓了搓成了一条条,接着放在了那纺纱机上面。 

 而朱元璋甚至要很感谢,陈寒在这个时候拿出这项技术。 

 也就是说一台机子,可以顶八十个人的工作量。” 

 她坐在了那五个筐子边上,那里已经装满了,弹好了的棉花。 

 如果所有的织布机都换成了飞梭织布机的话,那效率提高又得是多少啊?” 

 百姓们以后会买到非常便宜的棉布。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纺织量,可以比之前二十个人还要多。 

 那大娘已经激动的不知该说什么,“我活了五十多年了,从来就没有这么轻松过。 

 可是同学们,你们也应该看到了,就刚才我演示的那飞梭,我演示的珍妮纺纱机。 

 接着陈寒这边慢慢的开始转动摇吧,那老大娘就惊讶地发现,果然是五对锭子一起绞动。 

 你现在就是个农村老太太,天下的事情关你屁事。 

 所以他显得不那么的高大上,显得平易近人。 

 每个人都能够穿新衣裳。 

 甚至可以最高达八十根线。 

 如果真能够这样,那织布的效率就不知要提高多少了。 

 当陈寒展示完了飞梭运用之后,边上的大娘早已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纺纱五根纱线。 

 外面的凌汉差点要跳脚大骂起来:你说你个老太婆在里边瞎说什么。 

 这么一对比的话,的确是像陈寒刚才说的那样,可以把织布的效率提高到十几二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