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巴掌呼在朱允炆脸上!把他打(第2页)

 每个人的表情都诧异到了极点。 

 边上学生和锦衣卫都看傻眼了,真打啊! 

 “你真敢打我! 

 与影视剧里拍摄的不同,即使是京城的官道也没有地板,就是稍微平整一点的土路。 

 接着朱元璋看向了夏元吉:“夏爱卿,伱不是也奇怪,朕为何突然有如此惊天之举吗? 

 现在就告诉你,并不是朕有那样的才能,而是陈寒给朕出的主意。” 

 这所学校被陈寒命名为大明工程学院,而第一批学生很快就有了。 

 他们在将来为大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里面最大的是晋王的长子朱济熺,十六岁。 

 甚至还在内阁小声地议论。 

 而且亭台楼阁、宫殿都已经是现代保留的那些明清建筑的形式。 

 特别是看到了夏元吉的时候他更是惊喜。 

 那学生被如此谩骂,心里气愤,但一想到朱允炆的身份,只好忍气吞声,却依旧礼仪周到:“我已转告殿下,在下先走了……” 

 对于这样闹事的人朱元璋的手段很简单,谁闹事就削谁的功名。 

 嘶!! 

 蓦然一道声音陡然传来。 

 今天夏元吉他们接到了通政司的通知,说是有一位特殊的贵客,要在陛下的带领下来内阁。 

 今后这些学生依旧会跟着陈寒学习,而这里面也涌现出了四五个大明最优秀的科学家。 

 朱元璋进去了之后也并没有废话,而是直接一回头就让陈寒先站了出来:“这就是提出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拯救宝钞信用、以工代赈、打开商业等等方法的那位年轻人——陈寒。” 

 正因为陈寒在山上的那一番言论,引起了朱元璋他们的充分在意,所以他们也很乐意配合。 

 他一边说,一边脚上用力,一副得意的模样。 

 于是他上前说道:“我只不过是提出了方针,执行层面你们才是厉害的人,要是没有你们这些具体做事的人任何好政策也落不了地。” 

 他的堂兄弟们他都瞧不上,一直都以,哼……你们都只是宗室,我,以后是皇帝,你们能跟我比吗? 

 因为这个人在永乐朝的时候可是户部尚书真正的大管家。 

 历史记载当中都说朱允炆是个温文尔雅的皇子,而且非常的孝顺仁义。 

 不仅很快就帮助陈寒在京城周边招来了一百名工匠和一百名商人,更是直接将刚刚从民间回来的朱允炆、朱允熥送到了大明工程学院学习。 

 读书人也都回到了书斋安安静静读书了。 

 最小的是秦王长子朱尚炳十一岁。 

 可是如今这性情乖戾的一面,却让陈寒大吃一惊。 

 朱标在边上更是说道:“内阁制度也是陈寒提出,算起来诸位能在这里相聚,也是陈寒的功劳。” 

 可这两天他所看到的却与史书记载大相径庭。 

 朱有燉也不错,他父亲周王是医药学家,他是明朝被称作气魄上不输关汉卿的剧作家,到现代都有三十一种剧本流传,是个很有才的文化人。 

 其他的宗室子弟都是稳重的二代。 

 其他的都是十五岁左右。 

 “陛下驾到!!” 

 有记载表明,第二任秦王朱尚炳很有骨气,朱棣造反当了皇帝,他是一万个看不上他四叔啊,最后被他四叔抓到京城整顿了一顿才算老实点。 

 朱允炆听到那学生果然告状,大叫:“好个下贱东西果然敢告状,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当今太子嫡长子,今后的皇帝,你们谁敢把我怎么样? 

 陈寒你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你不就是个小小的私塾先生吗?我就是打他了,你敢怎么样?” 

 不想读书以后就不要考试,永久性取消科举的考试的资格。 

 朱高炽和朱有燉上前去,将朱允炆给拉开。 

 啪!! 

 这么一对比,顿时是让夏元吉本来已经非常高涨的自信,跌落到了低谷。 

 不过朝阳门进去不远就是皇城,所以这段路百姓家没有,要么是官府衙门要么就是一些祭祀的祭坛。 

 陈寒之前的那些学生也因为陈寒的一句话鸡犬升天了,不需要回到河南小山村去待着而是跟着陈寒一同下山。 

 陈寒原以为内阁会是多么郑重的办公场所,没想到其实不然。 

 读书人们差点疯掉,他们寒窗苦读十几载可能都不能科举得名,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还是个童生。 

 夏元吉他们也是等了一个上午,很是奇怪,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这么大的排场,居然要让皇帝陛下亲自带过来。 

 因为朝廷律法新增了一条,说是从这个学校里面结业出来的人,立马可以被任命为从七品的官职。